主頁 > 普洱茶的功效與作用 > 白茶陳皮三寶茶的功效 柑普茶官網
2017年05月21日

白茶陳皮三寶茶的功效 柑普茶官網

新會陳皮性溫和,有和胃健脾,潤肺去燥,清心降火,滋陰補腎、養肝護肝之妙;老白茶性溫潤,可安神醒腦,消炎利尿,清熱潤肺,明目護肝;禾桿草,廣東“三寶”之一,實而不華。味甘性涼,用之泡茶,能清熱利尿,活血化淤,祛濕排毒,用之烹飪,能使食物更入味。將三者結合,不僅一年四季可以泡飲,還能用來煮湯、煮粥等。
可泡茶解膩,也可煮粥、煲湯,為食物提香,增鮮
新會陳皮,陳久者良。擁有十年或數十年陳期的新會陳皮(核心產區),價比黃金。白茶亦隨著時間推移,茶內質發生轉變,黃酮類物質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強。兩者結合,收藏價值與日俱增。不管是用來收藏還是作為禮品贈送親朋好友,都顯得獨特有意義。
▲可泡茶解膩,也可煮粥、煲湯,為食物提香,增鮮
如今,消費者喝茶,對于味道的追究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口感是“靈魂”所在,而除口感外,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用途也越來越關注,盛易祥三寶茶的誕生,正是迎合消費者需求的結果。

購買正宗新會三寶茶(陳皮+白茶+禾稈草)請加本站客服微信:18183548350

陳皮的功效
【性味】:性溫,味辛、味苦。
【歸經】:入脾經、胃經、肺經。
【主治功效】:理氣健脾,調中,燥濕,化痰。主治 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①《本草綱目》:其至百并總是取棋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要,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要,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
②《日用本草》:能散能瀉,能溫能補,能消膈氣,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盛易祥。
③《本草經疏》:辛能散,苦能瀉,溫能通行,則逆氣下,嘔嗽止,胸中瘕 熱消矣,脾為運動磨物之臟,氣滯則不能消化水谷,為吐 逆、霍亂、泄瀉等證,苦溫
能鑿脾家之濕,使滯氣運行,諸證自療矣。
④《本草匯言》:味辛善散,故能開氣;胃苦開泄,故能行痰;其氣溫平,善于通達,故能止嘔、止咳,健脾和胃者也。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溫能行氣,辛能發散,苦而泄水。
故陳皮有三大類作用 ,一是導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氣。脾胃主運化水濕,故脾胃之氣行則能去濕、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說,陳皮溫能養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陳皮主行脾胃之氣,脾胃地處中焦,中焦之氣通行,使三焦之氣也隨之涌動。三焦為決瀆之官,通行水液,與濕相伴;又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腎。所以陳皮的作用可寬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濕。從肺而言,則辛散肺氣,苦泄肺氣,溫化寒氣,能治痰多咳喘,氣壅食停;從心而言,則辛開心氣,苦泄心火,溫化濕濁,能治胸中煩熱,口氣噦臭;從肝而言,則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溫化寒濕,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熱,飲停食滯;從腎而言,則辛潤腎燥,苦泄腎濕,溫和腎氣,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飲食不化。當然,種種解釋都與濕和脾有關,所以它的藥性作用發揮余地比較大,一般理氣化痰方中均可使用。如李時珍說:“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比绾桶仔g同用,則有補脾胃的作用,與人參、甘草同用則有補肺氣的作用,與杏仁同用則有通降大腸氣秘的作用,與桃仁同用則有通潤大腸血秘的作用,與半夏同用則有燥濕的作用,與茯苓同用則有祛濕的作用,與竹茹同用則有降氣止嘔的作用,與干姜同用能溫化寒痰,與黃連同用能清除熱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腸飲治療胃腸疾病療效更好。
橘皮去其內白者,稱之為橘紅,其辛苦之味較重,故臨床主要用在祛濕化痰上,尤其是痰多壅肺之時,如常用成藥橘紅丸之類。橘絡有行經絡之氣,去經絡痰濕的作用,故臨床上用在氣滯痰阻的肢體麻木之時,多配在其它成方之中。橘核有散結止痛去濕化痰的作用,故在臨
床上用于疝氣疼痛、濕疒 主痹腰痛等。橘葉色青,有條達肝氣的作用,故臨床上用于脅肋疼痛,胸悶乳痛之時,也多配在成方中使用。
青皮和陳皮一主肝脾,一主脾肺,從行氣的力量來說,青皮較強,從化痰的能力來說陳皮較強,青皮破氣故易傷正氣,陳皮力緩不易傷正氣。所以青陳皮在治療氣滯痰阻的疼痛時各有所長。比如左側胸痛用青皮,右側胸痛用陳皮;脅肋疼痛用青皮,中間疼痛用陳皮;乳頭疼痛用青皮,乳房疼痛用陳皮;下腹疼痛用青皮,胸腹疼痛用陳皮。香椽皮與陳皮相似之處較多,但香椽皮苦辛不強,甘味有余,且略有酸味,辛甘化陽,酸甘化陰,故香椽皮行氣之中多有補養作用,所治范圍也主要是限于脾胃氣虛而引起的腸胃消化不良等疾病。其祛濕化痰作用雖然明顯低于陳皮,但養脾行氣作用則優于陳皮。佛手片與陳皮也有相似之處,但佛手片主行肝氣,兼顧脾氣,透散之力較強,所以主治范圍主要是因肝氣郁結,肝木不能疏達脾土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其透散能力優于陳皮,但其去濕能力不如陳皮,散結化痰能力不如橘核?梢哉f,在臨床選用的時候,陳皮以脾胃為主,香椽皮以脾肝為主,佛手片以肝脾為主,有時還可以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