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普洱茶商就說:普洱茶行業的品牌,基本都逃不出未老先衰的命運。
這幾年,茶葉品牌未老先衰的狀況更加明顯,山上原料價格太高,終端消費的茶葉太貴。茶葉,要么在廠家的倉庫里,要么在經銷商的倉庫里。
做了十年的名山古樹茶,也沒有逃脫未老先衰的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哪怕老班章這個頂級名山,這幾年,茶葉也出現庫存了。很多依托老班章發展起來的茶企,越混越艱難。
放眼整個茶葉市場,好像只有龍頭老大過得最瀟灑。茶葉還沒有出來,一波饑餓營銷。茶葉上線的時候,線下幾千家門店和線上一起開搶。有些時候,甚至為搶茶打起來了。
有人說:這是玩金融的吳老板太會營銷。其實,如果沒有勐海茶廠70年的底蘊,在普洱茶這個江湖里,再厲害的高手,都會折戟沉沙。
茶葉市場產品多,但品牌稀缺。品牌,這是歷史的積淀,有長期的知名度和茶廠名茶作為積淀。這些東西,是歷史積累下來的,不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
茶葉市場,產品不稀缺,但品牌稀缺,尤其有老產品,有成功老產品的品牌,十分稀缺。這樣的稀缺,就像生物滅絕,沒了就真的沒了。就像2005年之后倒下的一些國營茶廠,沒了就沒了。
但是,今天很多茶葉品牌,要做到這一點,又很難。很多茶企,都是2000年以后誕生的。尤其2009年后,乘著古樹茶紅利崛起的茶企很多。它們把寶壓在名山名寨上,確實大賺了幾年。
2011年幾十塊收來的茶葉,如今漲到幾百上千。古樹茶市場又在逐漸擴大,這些茶葉,賣掉就是大賺。
這些年,一些先進入行業的茶企,流水還是相當可觀的,部分茶企,流水過億?雌饋砗軌延^,傳統老茶廠幾十年才能積累的財富,它們十幾年就做到了。以至于有了一種不用幾代人的積累,就能打造勐海茶廠第二的錯覺。
只是,錯覺就是錯覺,不可能成真。這兩年,隨著茶山毛料價格上漲,做茶成本越來越高,古樹茶紅利已經吃完,茶企原先的存貨也賣得差不多。茶老板家也沒有多少余糧了。
繼續做名山茶?成本高,賣價高,終端銷售難。不做名山茶?本身就是靠名山起家,不做怎么行。
吃完了紅利,很多風光多年的茶企,只能在市場中硬扛。本身是時代給的機會,很多茶老板,誤以為是自己的才能了。
看清了這一點,就知道:普洱茶這個行業,要做大一個品牌,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品牌講究傳承,必須有產品做背書,而產品每年都要壓貨。
有幾個茶老板,經得起如今動輒幾千一公斤的名山原料?v然扛住了一年兩年的高價,那十年以后,如果賣茶的流水養不活茶企,茶老板家還有余糧嗎?
還沒有等到品牌響徹茶界的那一天,很多品牌就已經倒下了
普洱茶行業,老字號相當少,當年勐海茶廠自然不用說,
易武四大家族,寶森號等茶葉品牌留存下來,
也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來源:普洱話江湖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36196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