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肺到底有沒有古樹,這應該是很多茶友關心的問題。
因為在之前的文章中,曾這樣寫過: 古樹樹齡越大,根系越發達,營養吸收面積也就越大,從地下攝取的營養越多,品質也就越高。
古樹茶品質更高,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這么多古茶愛好者對于古樹茶癡迷的原因之一。對于忙肺到底有沒有古茶的問題,我們不妨直接來看官方答案。
更具2016年6月官方給出關于忙肺茶的介紹是這樣的:
忙肺大葉種古茶園位于永德縣勐板鄉忙肺村,面積2800畝,樹齡100年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450—1650米之間,茶園周邊植被豐富,森林茂盛,空氣清新,生態良好。
1980年經省茶樹種質資源普查組到實地普查并命名為“忙肺大葉種”,審定為地方優良茶樹群體品種。2006年經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有機茶園962畝。
不難發現,在官方給出的關于忙肺茶的介紹中直接定義了忙肺茶為100年以上,且是古樹茶。
首先我們考證一下,這個100年是否是妄談,關于忙肺茶種茶的起源,能搜集道的素材大概有這么幾個:
最早的是“秀才魯炳首種茶”,關于故事,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百度中搜索下,且迄今為止,秀才魯炳的墳尚在,碑文保存完好,為清道光年間。且如今忙肺村茶樹較大的一片,的確在魯家墳周圍,如果確實此人種茶,那樹齡當在200年之上;盛易祥。
其次是“張氏貢生報桑梓”,桑梓也就是故鄉的意思,此人于《永德縣志》中卻有記載,傳重點在文曲和忙肺兩地種植大葉種茶。據鄉志資料顯示,當年在忙肺村栽種茶葉138畝,所植茶樹距今已有107年之久。
再次是貢生張文清之子張浩種茶說,最后是1959年后為救困扶貧而種茶之說,幾處文獻都容易被找到,此處都不多加贅述!
但無論如何,忙肺茶的樹齡大都不成超過200年。 所以從廣義上來說忙肺是有古樹茶的,但數量非常稀少,與勐庫自然沒有辦法相提并論,換句話說,市場上能接觸到的忙肺茶大都是忙肺大樹茶。
忙肺茶既然古樹產量如此少,為什么還有這么多擁躉者?
首先我不認為古樹茶的品質就是最高的。古樹茶的滋味與海拔、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溫、日照等諸多因素相關,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也在不少,這樣的例子每年都能碰到不止一個,大樹茶如果滿足上述因素也能有非常好的口感表現。
其次,當然是口感辨識度的問題。每個山頭都有自己的口感辨識度,獨特的口感辨識度才是真正山頭茶稀缺和珍貴的原因,譬如懂過的苦盡甘來,磨烈的山野韻,蘭花香;還有大忠山的清甜、甘醇、留韻等等,古域之所以這下年一直堅持制作忙肺茶,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說道底,喝茶終究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健康,一盞安靜,而這些忙肺茶環境良好,滋味出眾,香韻俱佳,性價比高,哪個愛茶人也舍不得錯過這樣一盞好茶的!
來源:網茶會習茶社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3619630918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