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轉,古道蒼茫,馬蹄陣陣,鈴聲悠揚。當年那茶馬古道,連接了古絲綢之路,架通了和東南亞國家友誼的橋梁。滇緬印古道是史書中記載的最早的一條茶馬古道,作為徐霞客筆下“極邊第一城”的騰沖,與緬甸接壤,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而今,“極邊”已作為騰沖家喻戶曉的品牌存在著,也成為了高山有機烏龍茶的領導品牌。
“極邊”出好茶
早春的高山極邊烏龍茶園,還有一絲微冷,在薄霧的籠罩下,整個茶園若隱若現,倍添神秘。隨著霧氣的流動,茶園漸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茶樹枝上的露珠在晨光下晶瑩剔透,勤勞的茶農在給茶樹除草,微風拂過,與漸漸散開的薄霧繾綣纏繞,宛若仙境。
騰沖生態環境好,零污染,在這里,每一片葉子都是可以生吃的。極邊烏龍茶是騰沖地道的茗茶,也是騰沖飲食文化的一張極具代表性的名片。優質的茶葉原料,經過傳統烏龍茶的工藝制造,真可謂是“極致山水”孕育了“極邊”茶品。
茶廠工人在包裝茶葉
位于騰沖市馬站鄉興華村的云南騰沖極邊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著騰沖得天獨厚不可復制的自然環境,10多年來,“極邊人”堅守著嚴苛的種植、維護、采摘、加工每一道工序。多年發展,“極邊”已是一個自己有品牌、自己有基地、每一步都得到嚴苛管控做健康有機茶的良心企業。目前,該公司已建成高山烏龍茶茶園基地3.1萬畝,建成標準加工廠4個(明光鎮自治村、沙河村、馬站鄉興華村、五合鄉小地方各一個),年加工能力800余噸,日處理鮮葉量60余噸,公司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的認定,是目前國內有機高山茶加工能力最大的企業。
產業發展不忘幫扶
近年來,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國上下所有黨員、干部、企業、群眾義不容辭的責任,該公司更是責無旁貸,全力帶領當地茶農穩步增收,致富奔小康。自2008年開始,公司就采用“訂單農業”模式,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帶動農戶長期穩定增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發展種植高山烏龍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種植,與農戶簽訂收購協議,百分之百種苗墊資,聘請輔導員為貧困戶培訓實用技術,免費提供防控物資、實施產業扶貧、勞務吸收等幫扶項目,帶動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據統計,自公司創立以來,共實現產值5.5億元,支付茶農鮮葉款1.4億元,支付農民工工資5600多萬元,為茶農無償提供茶苗3400萬株、價值4500萬元,為茶農免費提供有機防控物資2860多萬元,每年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現在在工廠上班比以前在家里耪田種地要輕松,收入也增加了,且不用風吹雨打,也減輕了家里負擔,房子也蓋起了,如今,早出晚歸,不但可以穩妥地賺到錢,而且還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這真得感謝公司給我們提供了這樣好的就業機會!”馬站鄉興華村的邵維麗說。
2018年6月,公司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脫貧攻堅工作,成立扶貧車間,在公司加工生產環節提供了大批的就業崗位,讓附近村社貧困勞動力、留守婦女能夠就近就業,從事烏龍茶加工生產,做到掙錢、持家兩不誤,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增強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信心。據統計,公司每年加工生產用工達7萬余人次,同時,公司每年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設置一批崗位,幫帶貧困人口中的年輕好學者變成廠內技術工,實現常年就業。
“公司不僅在集體經濟上給我們支持,在對貧困戶和考上大學的學子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增強了,孩子們立志上學改變生活的意識也在增強,可以說,公司對我們村來說,是一個機遇,是一個雙贏的機遇!迸d華村的干部趙增應說;貓笊鐣粌H是政府行為,更是社會的每一個參與者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一直以來,該公司先后參加了“萬元愛心協會”“騰沖光彩事業協會”等民間公益事業組織,多次進行捐款,共向多個組織捐款達200多萬元;2018年,公司對掛鉤的40戶貧困戶給予每戶2000元的生活補助;自2017年開始,每年給予跟公司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并考上大學的茶農子弟每人發放1000元的助學金,兩年來共資助120余人。此外,公司還通過捐資助學、贊助少數民族節日活動、關愛老人等多種方式,不斷地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農旅”電商提升品牌知名度
2008年6月,該公司在馬站鄉王家壩發動周邊群眾300余戶種植高山有機烏龍茶園3000余畝,開始了“騰沖極邊烏龍茶莊園”的建設,走上了“農旅結合”的道路。通過建設“騰沖高山烏龍茶體驗中心”、游客接待中心、五千米休閑觀光步道、游客觀光休息亭、游客休息花園、餐飲服務設施等相關旅游配套設施,成功打造了“騰沖高山烏龍茶景區”。景區于2017年被國家旅游部門認定為國家“AAA”級景區。景區通過“采茶體驗”“加工體驗”“茶藝體驗”“茶山之旅”等休閑觀光體驗項目的開展,極大地提升了游客人數和游客的滿意度,增強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至今,景區共接待游客87.15萬人次,實現旅游銷售總收入704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