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我們又回來啦!并舉辦了這場品鑒會。邀請了業內專家,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老所長汪云剛、勐海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洪武、致承普洱品控朱宴辰、古茗香茶業方金勇、茶葉進化論李揚等在業內有頗具影響力的人士參與品鑒會。
茶會開始,我想先就這款“老班章——定風波古樹熟茶”稍作簡單闡述。
風波何來?一為老班章。老班章作為普洱茶界的“明星”,自然是處于風口浪尖,難免頗惹物議。從9.9元、99元到9999元都是老班章,可以說,茶行業發展到今天,老班章已經成為茶友們信任危機最薄弱的一個產區了。
二為熟茶,這也是行業最易引發爭議的“小鋼炮”。很多茶友看來,老派的熟茶發酵多選用粗老底料,或因時代局限,工藝弊端,致后期陳化乏力,因此在普洱茶葉消費市場上,流傳著這樣的話“生茶靠錢,熟茶靠碰”,也就是說要在熟茶市場上找到一款合適的高端普洱熟茶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聽說有人發酵了一噸老班章古熟,掀起一場波浪是在所難免的。
敏感的老班章+敏感的熟茶,剛好戳中了普洱茶的痛點,所以當時發酵一噸老班章古樹熟茶的視頻一經上傳網上,就遭到了茶友的群擊。
“無風不起浪,沒有風波又如何乘風破浪”!對于這些質疑,最好的回擊方式,當然就是把老班章熟茶呈現在大家面前,用品質說話!所以才有了這個品鑒茶,借此機會,我也試圖解答了茶友們提出的幾個核心疑問。
1.古樹茶發酵一定比小樹、臺地茶好嗎?2.春料發酵一定比雨水茶好嗎?3.小堆一定比大堆好嗎?4.老班章古樹料發酵一定比其他地方的料好嗎?
當然,這些都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我相信很多人并不相信也不愿意接受真的會有人用老班章古樹料去發酵熟茶的原因,是基于對這些問題的質疑。
確實,熟茶發展到現在,并沒有發展出一個普適性的標準,能夠解決生茶發酵成熟茶以后,仍保留山頭口感特性的問題,所以在很多人看來,用好料子發酵熟茶,就是暴殄天物。但是,隨著熟茶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對熟茶的品飲要求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有對高品質熟茶的需求,就會有人想盡辦法去解決工藝問題以填補市場空白。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我們敢用一噸老班章古樹料發酵熟茶,不僅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更是對技術的革新。
而且,這并不是我們第一次發酵老班章熟茶,在把控發酵的關鍵環節,有35年制茶經驗的飄瑞師傅,一直是我們整個團隊的護航者,飄師傅以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從業經驗,不僅應對著發酵各個環節出現的不可控因素,而且與時俱進地改進了發酵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老班章古樹熟茶發酵這種大膽的嘗試,整個團隊已經磨合了三年!這也是我們這次敢這么大手筆的原因之一。
在生茶選料方面,我們與二土已合作了多年,而且所有的用料都是按照最適合發酵熟茶的工藝來制作和加工。一款普洱茶的品質和毛茶初制的關系非常密切,而制作熟茶的毛料和制作生茶的毛料在殺青時間,揉捻輕重都有區別!
但是,不管是原料、資金還是技術,對于老班章古樹熟茶的發酵,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改變人們對熟茶的認知觀念。相信這也是這次品鑒會的意義所在。在這條路上,少不了質疑、嘲諷、孤獨。要刷新多數人固有的觀念和思想,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慶幸的是,時間會證明一切,用品質說話是最好反擊的方式!
整個茶會下來,能感受到大家對這款茶的認可和肯定,特別是茶科所前任老所長汪云剛先生,首先肯定了這款茶的工藝技術,滋味干凈醇厚,無堆味。剛出堆幾個月,就能有這樣的表現,實屬難得。
而李揚老師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對比我們之前發酵的老班章古熟,他認為今年的老班章熟茶是歷年來最好的一次。在李揚老師的品鑒體系中,一款好茶,最重要的是清涼感以及伴隨著清涼感而產生的回甘生津,這是一款茶后期能否越陳越香的條件,而這款茶兩者皆備。李揚老師也補充道,好原料是支撐普洱茶陳化的動力,原料上的缺陷單靠工藝是不足以彌補的。原料好、工藝過硬,發酵成功,后期的表現才值得期待!
隨著茶友對高端品質熟茶的需求越來越大,相信在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發酵高端熟茶,改變人們“下腳料才會被發酵成熟茶”的這種偏見。而要改變這種觀念,需要越來越多年輕敢為的團隊的參與。
來源:山人 山國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