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邁山不僅有聞名遐邇的萬畝古茶園,而且還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純樸厚實的民風民俗。早在十年前,我就只身一人走過這里的一些寨子,拍攝過這里的茶樹王和那些勤勞勇敢的傣家人、布朗人。
十年之后,我又兩次進入景邁山,感覺這里的變化很大,真是舊貌換了新顏。一眼望去,那些過去陳舊的村落現在都變了,大部分的村民家都蓋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房。
景邁山由幫改、籠蚌、南座、那耐、景邁大寨、勐本、芒埂、芒景、芒洪、翁哇、糯干、老酒房等寨子所組成。在很久以前,傣家人和布朗人的祖先就遷徙到這里,并在這里繁衍生息、開墾播種、種植茶樹,一直生活到現在。
景邁山的傣家人和布朗人對茶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每年都要舉行祭茶祖活動,許多人家在茶葉方面的收入相當可觀,茶樹在他們這里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景邁與芒景兩個寨同在一座山上,景邁主要居住的是傣家人,而芒景主要居住的是布朗人。景邁與芒景雖然是兩個寨子,但由于這里有著萬畝古茶園,許多人會把兩個寨子合起來稱為景邁芒景。
翁基是布朗人的寨子,這里的房前屋后都有許多古茶樹,整個寨子就藏匿在古茶樹之中。
這里的古茶樹是當地的先祖們馴化、栽培而逐漸形成的,其栽培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大面積人工栽培型古茶園,被國內外專家稱為“茶樹自然博物館”。
在景邁山,人們都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也過“潑水節”和“開門節”等節日。節慶期間,他們都要身著盛裝,男女老幼一起到佛寺和佛塔去賧佛,用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神靈。佛事活動結束后,還要舉行盛大的慶;顒,要集體吃飯,有時還要燃放煙花爆竹和禮花。
這里的人們都能歌善舞,所跳的舞蹈豐富多彩,在這些舞蹈中,象腳鼓和其它樂器混合而成的聲響鏗鏘有力,富有很強的節奏感。
在芒洪,有一座“八角塔”,是布朗人藏佛教經書的塔。這座塔建于清代,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布朗族佛塔,為八角形重檐攢尖頂空心磚塔,座東朝西、分塔基、塔身,共有三層。此塔對于研究布朗族宗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景邁山的這些村寨被群山環抱,到處綠樹成蔭,而且周邊都是古茶園,伸手就可采到百年古茶。一眼望去,樹林裝飾著竹樓,竹樓映襯著藍天,寨邊溪流潺潺,竹樓炊煙渺渺。
在這里我傾聽著那些關于神秘古茶的故事和那些飄渺的神話傳說。在這些傳說故事中,就有著這里的祖先是由一只金馬鹿帶路才遷徙到景邁山來的敘述。
且不說那些香氣十足的茶園和那些迷人的村寨,景邁山的自然風光也是非常的美麗。那些翻騰的云海、連綿的群山、多彩的晚霞其實都喚起過我高昂的激情和深深的眷戀。
在景邁山,人們就以茶會友、以茶祭祀、以茶聯姻,多少年來茶一直根植于他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F在,這里也已成為各地愛茶人士和旅游行者心目中的一塊凈土。隨便走進一個寨子,好客的傣家人和布朗人都會盛情相邀,為客人們沖泡一杯景邁香茶,讓客人們真真切切地領略一番“有茶不知時光走”的茶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