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所有的薄都可以通過茶湯的茶水比來衡量,所謂的薄就是茶水比太小,即茶葉水溶性內含物占茶湯比率小,導致口感寡淡,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就需要詳加分析了,但茶水比小是熟茶薄的最直觀體現是毫無疑問的。
1、原料的特性是最具決定的性因素,普洱茶有些原料可以越陳越香,但不可以越陳越濃越香?赡軇傞_始茶湯有點厚,后期只會一直淡下去,有些從新茶開始就寡,以后也并不會變好,這是由品種和環境決定的,具體哪些區域的原料,景邁算一例,不要噴我!
等級高低和熟茶的厚薄關系較大,一般而言高等級的熟茶茶湯容易厚,但不耐泡,而等級偏低的熟茶雖然耐泡,通常茶湯并不會厚不到哪里去。即便在渥堆發酵中粗老料的一些纖維素、半纖維素轉化成水溶性成分,厚度也難以達到高檔料水準。
2、熟茶拼不拼配同樣事關熟茶厚度,茶底單一則茶葉出湯順序較為一致,就算厚度有也不會持久,一旦拼配茶底多樣,出湯順序不一,則能較長時間保持茶湯厚度,高檔料好出湯,低檔料不好出,高的出完,低的接上,以此類推,能較長時間內保持茶底不掉水。
不同年份、級別的熟茶泡茶水溫不一也會影響熟茶厚薄,老熟茶沖泡水溫低,內含物不易析出;高等熟普沖泡溫度太高,雖容易出湯但影響后期表現。所以要針對不同級別年份的熟茶調整不同的沖泡水溫,高等級料水溫低點,低檔茶水溫高點。
3、太輕或者太過頭的成熟度,熟茶都會偏薄,一個是內質出不來,一個是內質被提前透支,尤其是發酵過頭的茶,有濃度沒厚度,十足的醬油湯,而發酵偏輕的則內含物沒有被充分析出,但經過陳化后期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