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芳村現在是被這樣描述的: 元老型商家過著豬一樣的生活,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躺著賺錢 找信息販賣的商家過著狗一樣的生活,每天東奔西跑; 守店等解套的商家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 尋茶的壺癡@隨手編 2018.6.3
在芳村數萬家商鋪中獲得一個檔口,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茶商了。一直疑惑廣東人為何將商鋪稱作“檔口”,查了詞典方知這是廣州話口語中表示做小生意的店鋪。比起房地產動則幾千萬上億的資金往來,茶葉確實是小生意,而且茶葉也不關乎國計民生,在中國,一輩子不主動喝茶的人大有人在。
上世紀八十年代芳村剛剛成為茶葉交易的集散地時,茶葉都是擺著地攤或者搭者涼棚來賣的小生意,哪怕到今天芳村茶葉市場的規模已經擴張得有如一座城池,但放在世界經濟的海洋里,它依然是一葉小小的扁舟。但是把茶葉這個“小生意”放在芳村的微觀世界里,又豐富到自成系統,茶商是這個系統里最活躍的系統。在芳村的微觀世界里,茶商也不斷分化成了不同的類型,我們或可從這些不同類型的茶商身上管窺一個市場的發展歷程。
元老型
躺著賺錢,過著豬一般的日子! 尋茶的壺癡@隨手編
這類茶商都是早年在芳村做茶的元老,主要集中在八九十年代。他們親歷了市場從小到大,從散亂無序到規模有序的過程,更親歷了各種茶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跌宕命運。能夠堅持至今的都是老行尊,擁有豐富的資源、資金、信息、人脈,甚至是市場某款知名產品的大莊家,掌控著該產品的出貨關閘,擁有命名權、定價權。
細數來,這些元老能取得如今的江湖地位,也是拜普洱所賜。雖然現在新茶在市場上的流通速很快,但利潤微薄,只能靠量盈利。而真正在市場上能夠為茶商帶來巨額利潤的是還是普洱老茶,因為老茶存量少,而轉化后的滋味口感又被大多數消費者認可,甚至陳年普洱茶已經從日常品飲上升到了精神享受。供不應求價格上漲,這是經濟規律,一片青,二十年前出廠價才幾塊錢,到如今幾萬塊的市場價,除去通貨膨脹和倉庫的成本,利潤依然十分可觀。所以能大批擁有老茶的人在行業中的地位可謂堅如磐石了。
有意思的是,這些茶最初堆在他們的倉庫里,也許只是生意失敗的結果,茶賣不出去,或者賣出又被退貨的一不小心留到現在,價格漲了千百倍,那就一邊偷著樂了,而那些當年生意成功,把普洱茶按照出廠價的幾倍價格賣出覺得大賺了的人,到如今只有翻著陳年的銷售單捶胸頓足的份兒了。這就是神奇的普洱茶。
還有一部分人,早年雖然沒有經營過大宗的普洱茶生意,但是在末期普洱茶的發展開始初現端悅的時候,那時在芳村的茶商,看到了未來發展的趨勢,把握住了時機,開始在大陸市場,甚至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收購普洱老茶,以那時的低價,留到今天也是利潤巨大,比如紅印,年左右一片的價格不過元,年萬左右,到現在已經萬,且一片難求,誰有貨誰是爺。
當年如果收購老茶資金、資源不夠,還可以跑到云南的國營茶廠定制新茶,他們看到了這些新茶十幾年后的利潤。所以千禧年前后,勐海茶廠、下關茶廠接到過很多廣東茶商訂制茶訂單,這些訂單甚至一度挽救了瀕臨破產旳國營老廠。
事實證明,不過十多年光陰,這批定制茶也都漲了幾百倍了,這兩年市場熱捧的綠大樹、大白菜之類的都是當年勐海茶廠的訂制茶,如今一片都已經五六千以上了,并且成為中生代茶的標桿產品。那些新晉的茶商,只恨自己沒有早生幾年。
獵犬型
努力找食過日子,過著狗一般的日子! 尋茶的壺癡@隨手編
這類茶商入行相對較晚,基本上是在前后入行的,直接進入普洱茶,沒有像元老型茶商那樣經歷轉向經營。普洱茶已經開始在珠三角地區興起,這時候入行不算早,無法像元老型茶商那樣大量占有老茶的資源,但是也不算晚,那時候低價入手的新茶,到現在也是中生代茶了(中生代茶:在芳村一般公認為是年期間的茶),如果有幸占有較好的新茶資源,到現在都是回報頗豐的了,比如當年大量入手昌泰早期產品,尤其是易昌之類的,至今也能在中生代茶的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了。
但是做生意總是需要讓商品和資金流動起來,不能眼巴巴等著新茶變老啊。所以這類茶商更像一只獵犬,以靈敏的鼻子和舌頭,不斷地在市場上發掘有潛質的茶,有一定陳期,轉化得還好,但不算出名,價格也不高的茶,或者放在自己倉庫存幾年等待最佳時機,或者馬上以自己的方式開始推廣,并根據市場反應不斷提價,從而賺取利潤市場上稱之為“撿漏”。一片不出名的茶,也許在茶商手里是個老大難的積壓商品,但是到了茶商手里,換了個推廣方式,就能夠熱賣。這就是芳村,一個各顯神通的地方。
這類茶商一般是個體經營者,他們入行不算晚,經驗頗豐,對普洱的了解也很深,并且積累了一定的資源。但他們還是難以批量占有老茶,只能在中生代茶的領域努力耕耘。他們也沒有實力或者也不愿意大費周章去茶山建廠做茶,即使要做,也是做少量的精品作為曰后的儲備。他們更樂于在市場里像獵犬一樣搜索和發現能夠帶來利潤的中生代茶品,形成以舊養新的良性循環。
品牌代理型
云南的知名茶廠,尤其是做傳統普洱茶的,基本上在芳村都會有一個以上的代理商。這里是品牌最集中展示的窗口,在芳村擁有多大的店面,位置是否好,招牌是否醒目,都成為品牌實力的象征。而做品牌的代理商也會相對省心一些,貨源方面不需要發愁,有廠家有計劃的供貨,但是也受到不少限制,比如大益就在年年底針對所有的經銷商進行了評級制度改革,第一級為體驗館,第二級為旗棚店,第三極為形象店,第四級為標準店,針對四級店面的營業地點、商圈條件、賣場面積、設備及人員配置均有嚴格詳細的規定。
過去影響力大的“一級經銷商”不再有絕對的優勢,更不再有像“諸侯王”那樣遏制企業的力量了。大益的各類產品都是根據經銷商的級別來配貨,這樣,如果遇到熱捧的茶,專營店一般都沒有足夠的貨量供應大的藏家,拿到遇冷的茶,茶商們也只能自己慢慢消化。
大益是普洱茶的第一品牌,其產品的流通性較好,對專營店的管理也比較嚴格規范。而一些二三線廠家的品牌代理商日子就不見得有那么好過了,如果該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夠,企業在推廣和營銷方面又沒有過人之處的話,在芳村的代理商就會出現門庭冷落的現象,所以商家為了維持生計,也不得不在店內兼營一些相對熱銷的產品,使得專營店不專。
自創品牌型
這類茶商大多也是曾經在芳村混跡過不少年,或者代理過大廠品牌,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出于對茶的熱愛,想要做一個自己的品牌,在茶區建廠生產,可以全程操控,并希冀品牌價值可以流傳后世。這類茶商一般在年以后開始浮出水面,重點是做以古樹純料茶為賣點的精品茶。經過了年的重創,年古樹茶率先復蘇,古樹茶的生態價值和百山百茶的豐富滋味讓茶商們又看到了希望和商機。盛易祥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