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普洱茶消費市場越來越成熟,大家喝茶、買茶也比以前更加理性,將選購的目光投向中期茶不再是一項“土豪”的行為,而成為了一種更具性價比的喝茶選項。
中期茶,近些年來,一直都是一個熱點話題,同時也是一個爭論頗多的話題。在上期《如何激發市場活力?中期茶,該你出力的時候到了》、《中期茶,憑什么這么火?》等文章中,我們也介紹了中期茶的概念、發展經歷的階段,其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話語權。
那么,天量的中期茶對于品牌茶企是沖擊還是助攻?渠道上對這個這個“龐然大物”是怎樣的態度?消費終端又是怎么理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茶企:中期茶是來搞事還是來搞市?
在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升級背景下,令更多的茶企茶商意識到,從長遠發展來看,普洱茶必須回歸于作為飲品的本質,消費市場才是發展的根基,類似于下關、八角亭、雙陳普洱等諸多有代表性的品牌企業已開始舉起“中期茶”大旗,意圖喚起消費市場更大的響應,或者以此激發增量市場的活力,在“越陳越香”的認知下,讓消費者真真實實的感受中期茶的品質轉化魅力,并可形成“以老帶新”銷售模式的新局面。在普洱茶市場越來越強調品質的今天,中期茶無疑是那些有一定品牌積累的茶企去“搞定”市場的一張好牌。
然而,對于一些歷史沉淀還不夠的品牌茶企來說,中期茶顯然是拉了一波“仇恨”,這些缺乏品牌積累的茶企,面對這些陳化到位的中期茶的出現,以及普洱茶愛好者對品質口感的不斷的提升,反而會相對被動些,一旦中期茶向市場放量,極有可能擠壓到新茶的市場,而對于這些品牌來說,新茶還是占據主導市場。
這么來看,這些新品牌茶企在推出自己新品的時候,要么壯士斷臂縮小目標消費群體,或者洗心革面重新制定產品與營銷思路,避開與中期茶的正面較量。
不過,在渠道環節,大家對于中期茶的態度則比較統一:那就是愛。
渠道:經過陳化蛻變的中期茶是金礦
“現在普洱茶的原料基本每年都有一定的漲幅,且生產方面用工成本也高了,一些新品價格比之前茶品還貴,比如,一片2018年的7542,現在市場零售價都接近200元了,而2013年的7542也不到150元”,這位在芳村扎根多年的茶商告訴興茶君,廣州芳村這些茶葉市場里不少茶商已經開始將銷售的重心轉移到中期茶以及早幾年的老產品上面,這也是因為來自于市場方面實實在在的需求。
在這些茶商看來,當茶經過10到15年的陳期,進入了中期茶階段后,那么,該暴露的缺點、工藝方面必然會暴露出來,對于他們來說,優勝劣汰也就容易多了,不容易掉坑里去;另外,中期茶屬于老茶與新茶的過渡階段,在價格方面,目前優勢明顯,性價比高,處于價值洼地,甚至,其中很多中期茶的價格還便宜過目前一些新茶?刹乜娠嫷闹衅诓,正處于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階段。
所以,在很多渠道商、以及龐大的茶館、茶莊這些終端商的眼里,中期茶對于他們增加渠道利潤,開拓新的中高端消費群體方面,顯然是不二之選。一些茶店、茶館甚至表示,手里如果沒有一些中期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賣茶。盛易祥。
因此,在流通環節,其實是非常歡迎中期茶的開倉入市的。
消費端:你來的正是時候
從2003年開始,普洱茶在這十多年的發展經歷猶如過山車般的跌宕起伏,但也正是這個時期,普洱茶火遍了大江南北,普洱茶“越陳越香”、“可以喝的古董”也早已深入人心。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中期茶,來的正是時候。都說普洱茶越陳越香,都說普洱茶的魅力在于陳化的時間帶來的奇妙變化,這對于茶友以及對普洱茶有一定了解的大眾消費者來說,這樣的茶,從口感特征、品飲價值上顯然更為吸引人。畢竟,老茶少且貴,水太深,接觸的渠道也有限,而新茶,對于一些茶友來說,口感還是不夠。
普洱茶消費需求正趨多元化發展,不管怎么說,中期茶來了,新茶也無需為其讓路,各有各自的市場與定位。喜歡喝新茶的也大有人在,一些追求品質轉化與口感的茶友,對中期茶的追捧也是意料之中。
中期茶是開拓市場的發動機?
飲品?利潤品?投資品?誠然,中期茶在茶企、茶商、投資者、茶人的眼里有著不同的解讀,不過,在興茶君看來,當下普洱茶由收藏投資時代再次轉向大眾消費品飲時代之際,這給中期茶登場創造了絕佳的條件,中期茶已蓄積了走向臺前的能量。其實,這幾年,熟茶的熱、柑普茶的火與中期茶的強,形成了不錯的市場銷售格局,在倡導飲茶之風、展現普洱茶陳化帶來的品質、促進市場良性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很顯然,普洱茶行業,目前需要的是更多的增量市場,更多的用戶。買了茶,買了你大量茶的,這可能僅僅是客戶,但喝了,才是用戶,用戶基數龐大了,才能促進整個產業形成一個良性發展。
那么,我們同樣也要回歸到產品上來,產品最終是為用戶服務的,即使產品被客戶買單,但最終用戶沒喝起來,那么這也是個失敗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