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熟茶的輕發酵與重發酵之爭一樣,每到一個重要的發展關口,普洱茶行業都會出現某種流行的全新概念,跟以前的主流概念形成對沖。
比如干倉對濕倉的否定,寓示著產業語話權由港臺向滇粵轉移,從而東莞取代了香港成為藏茶之都。古樹對臺地之否定,從而在2008年之后催生了古樹茶熱。而純料與拼配之爭,則開啟了山頭茶熱,甚至極小片區熱,因為純料最容易體現山頭與極小片區的品飲價值。而在2017年,輕發酵對重發酵的沖擊,則寓示著熟茶不僅是口糧茶,也可以擁有生茶那樣的品鑒審美價值以及投資收藏價值,故開啟熟茶的高端時代。
這就是普洱茶的好玩之處,產業每到山窮水盡之時,必然會有全新的概念出現,對舊體系進行揚棄,從而柳暗花明又一春,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趨勢,從而百舸爭流,萬象俱新……
速成倉兩大代表:港倉與莞倉
如同前述的幾組對立概念一樣,慢養倉的對沖物是速成倉。速成倉的兩大代表,一是港倉,二是莞倉。
港倉是人工快速做舊茶之時代產物,因為2003年之前普洱茶以熟茶為主,才生產出來的生茶,也就是青餅,或者叫云南青,不適合香港人的口感,他們喜歡喝老生茶。于是香港人對生茶進行做舊,一方面催生了熟茶的誕生,另一方面讓做舊的港倉大行天下。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做舊不等于做假。做舊的本意,是將新茶通過技術倉做出老生茶的感覺。做假是有人發現做舊的商機,通過倉儲做舊技術制造假老茶。
90年代以前普洱茶不值錢,都是消耗品,沒有投資收藏的說法。為什么要做舊,就是想減少倉儲轉化時間,達到快速品飲,降低成本的目的。當然,在做舊的同時,做假也慢慢成為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甚至發展成產業。
如果說香港倉是做舊的速成倉,那么東莞倉則是干倉的速成倉。普洱茶熱于2003年傳入大陸之后,由于市場突然放大,造成產品嚴重供不應求,從而出現追捧新茶的熱潮。茶葉從廠家生產出來,馬上拉到廣東快速倉儲,然后上市變現。在這個年代,時間不等人,時間就是金錢,為了盡快搞到茶,大廠做熟茶的輕發酵與適度發酵不要了,都來搞重發酵,讓發酵出來的茶,擺幾個月就能喝。于是,從2005年起,行業就告別輕發酵與適度發酵的傳統,進入了重發酵時代。至于倉儲也是求快,而廣東干倉轉化很快,加上東莞人都有自己的物業,倉儲費用低,以及全民喝熟茶,收藏投資生茶的習慣,于是天量的普洱茶藏于東莞,東莞也成了藏茶之都。
慢養是昆明倉的最大特點與傳統
在《“陳茶標本”開啟昆明倉大時代》一文中,筆者通過梳理昆明倉儲三十年歷史,發現昆明倉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興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從事普洱茶貿易的人,在推動昆明倉體系建設,他們不但留下了足夠多的老茶庫存,而且形成了涵蓋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內的完整年份茶譜系,經歷了三十年的倉儲實踐,交了許多學費,也取得了寶貴的倉儲經驗,從而擁有一套關于昆明倉較為成熟的倉儲體系。
老茶人江濤是云南云沐堂茶業有限公司掌門人,也是新近成立的“云南普洱陳茶專業委員會”主任,他早在九十年代就開始了專業普洱茶倉儲探索,交了許多學費,取得了寶貴的倉儲經驗,是昆明倉三十年倉儲建設歷程最早的推動與踐行者之一。
江濤認為,普洱茶存放在昆明,轉化很慢。根據他的經驗,普洱茶不論生茶,還是熟茶(指輕發酵),才生產出來都只是普洱茶的“半成品”,要通過后期倉儲來轉化成“成品”。在他看來,生茶才做出來,不管怎樣好喝,還是屬于綠茶的范疇。在過去生茶叫“滇青”,被當成綠茶,F在的普洱茶國標,將生茶歸為普洱茶了。生茶要由半成品(喝半成品,其實是喝綠茶的味道),轉變為普洱茶,在昆明至少要倉儲二十年,才有普洱茶的味道,但還有缺點,存放三十年才進入普洱茶的青年期,才能真正算普洱茶。熟茶(指輕發酵)要放十年才形成一個陳化轉折點,二十年我們才滿意。
過去的傳統工藝強調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過后期倉儲來將普洱茶養“熟”(不是指熟茶,是指倉儲陳化的后熟作用)。只有經過“后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后,流行賣新茶,無論生茶還是熟茶的工藝都發生了很大改變。用江濤的話來說,這叫“速成普洱”,為了讓普洱茶能盡快好喝,盡快上市交易,改變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藝。
在生茶方面,許多人將前發酵的萎凋、渥紅、悶黃、搖青工藝,綠茶的高溫提香等帶入普洱茶的初制中來,這些綠茶化、紅茶化、黃茶化、烏龍茶化的工藝竄進來,雖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澀度低、香甜柔,適口性好,適合現喝,但缺乏后期陳放價值。
在熟茶方面,傳統工藝以輕發酵、適度發酵為主,2005年以后為了讓熟茶做出來馬上能喝,能盡快上市交易,采用了重發酵技術。重發酵的熟茶,口感順滑,適口性好,發酵出來,擺放幾個月就可以喝。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香氣不夠,喝了口腔有點干燥,沒有回甘,后期轉化空間不大。而輕發酵的熟茶,才做出來不好喝,需要長時間后期轉化才逐漸變得越來越好喝。轉化到位的輕發酵熟茶,香氣好,回甘生津,具有極高的品飲價值。
昆明倉要存出好茶,江濤總結為三個方面:
首先要選好原料來加工。好不但指品質好,還要具備越陳越香的特性。有些山頭原料,新茶很好喝,但越擺越淡,就不適合做長期收藏的普洱茶。
其次要用傳統工藝,即不是現喝的工藝(現喝好喝的工藝,是“速成普洱”工藝),而是用普洱茶的半成品工藝來生產。
三是倉儲加工至關重要。因為普洱茶生產出來只是半成品,所以要經過倉儲加工才能變成成品。他認為,倉儲陳化能改變茶性,在香港、東莞那些高溫高濕的地方,通過激烈的微生物作用,能讓茶葉快速轉化,其轉化出來的茶性與昆明倉有很大不同,其屬于速成倉儲風格與體系。而昆明倉是典型的慢養倉,以比較平和而緩慢的微生物作用改變茶性,體現慢工出細活的倉儲風格特征。
倉儲的三個層面:原料倉、流通倉與精品倉
倉儲有三個層面的東西,一是原料倉,這是料頭與生產廠家的戰略性收儲,以應對原料市場價格的波動,以及為拼配儲備原料。二是流通倉,其模式是倉儲兩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規模推向市場,其是快速流轉,走大貨的模式。而且其是一邊倉儲,一邊賣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還是中期茶,都很樂意開倉放糧。第三個層面是精品倉。倉儲要大幅度升值,必須物以稀為貴,顯然不是大貨,而是精品才有長期存放的價值。大貨還是要在流通倉快速變現。天量的莞倉,為什么賣不起價,變現難,其實就是搞混了流通貨與投資貨,大量的流通貨長期投資,這無疑是莞倉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