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市場動向 > 古茶消費升級的背后應該是服務升級
2017年05月21日

古茶消費升級的背后應該是服務升級

近段時間有一個詞非常熱,叫古樹茶的“消費升級”。

消費升級產生的原因還是在生活質量的上升,因此愿意花多一點錢去匹配自己的生活質量,或者花多一點錢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質量。

這個概念平移到古樹茶的消費升級大抵有兩層意思:一,以前沒有足夠經濟實力或不懂古樹茶,如今有經濟實力或對古茶已經有所了解,所以愿意花錢購買古茶改善自己的品飲習慣;二,原本就是古茶愛好者且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想要擁有屬于自己的個人產品,也就是個性化需求或“私人訂制”。

而我發現很多人對于古樹茶的消費升級簡單的理解為:消費者愿意花費多一點的錢去購買高價茶。

這似乎是一種意淫。消費再升級,消費者也會考慮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以及自己的消費能力,商品比以前貴一點,但他消費需求的減弱并不會很明顯,反而能被品質升級和品牌升級等抵消。

換句話說,消費升級也就意味著產品品質的升級和品牌的升級。

這么說又不得不提山頭古樹茶的三大弊病。

第一是沒有標準,不成體系。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古樹茶發展至今日仍然被大家詬病的兩大話題一是源頭管理不規范,一是終端銷售混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山頭古茶沒有標準,在《關于昔歸,我們的一點構想》一文中,我們已經提過類似的問題,此處僅做引用:

古樹山頭茶的標準我認為應該包括:原料標準,工藝標準,倉儲標準和防偽措施!從古代到現代,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公司要發展壯大,“標準化”是發展的根基。古代,“貸紗放織”的新生產經營方式;現代,中國煙草對煙葉種植、收購、加工和經營的專賣管理,都會有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我們覺得都值得去大膽去假設,小心去求證。

原料標準只應該設置春秋兩個節令定采摘標準,其他節令應該讓茶樹休養;工藝標準是政府或者行業協會組織培訓,持證到規范的初制平臺,也就是規范原來的初制廠,所出的曬青毛茶,做出符合品控管理體系的質量標準;官方或者行業組織建追溯系統,有防偽標志可供消費者查詢。凡是市場上以“昔歸”出現的產品,必須要有可追溯的信息,有該標志方可流通,執法部門打假也有了判定依據。

實際上產品沒有標準,導致價格沒有標準,從而導致終端混亂,也因為沒有標準,這是消費者的盲區,對于未知事物,人們通常持懷疑態度的。

第二是古樹茶沒有大品牌,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山頭古茶的品牌能做到所有茶人都喜歡的,都認可的;

第三是混亂的“茶文化”,或者說是“混亂的古茶價值觀”,既然是消費升級,那古茶不僅僅也不可能只是“解渴的蠢物”,個人愚見應該更趨向于令人舒暢的生活方式,高雅不高雅暫且不談,但附庸風雅大概是不對的;

當然產品品質的升級和品牌的升級我認為可以總結為服務的升級。讓古茶不僅僅是商品,而更應該趨向于一種令人舒暢的、高雅的生活方式的引領,這才是真正消費的升級。

是的,古樹茶沒有標準,但可以追溯。也就是追本溯源,如果從茶園到茶杯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清楚的追溯,歷年的產品都可以追溯,沒有標準,讓產品說話總能說服消費者吧?
 1321411671293.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