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大環境不好,劣質品充斥電商平臺,線下市場乏力。種種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上游茶商的日子非常難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大宗的普洱茶產品了。
茶商之難首先受困于茶農,現在不少茶農都不缺錢,這些不缺錢的茶農又掌控著市場上最熱門的原料。對于想做正品的茶商,面對獅子大開口的茶農,對于高價毛茶,茶商是不買也得買。
市場低迷,消化不了這么多的茶葉,一味的做庫存只能把自己拖死。茶商還不敢長時期停產,因為停產久了,工人就會流失,到時候有了訂單再去招工人就很難了,F在不少茶商都在苦撐,明知產品很難賣,那也要生產一些,不圖別的,就為了保住工人。
茶商與經銷商是利益共同體,但彼此之間又抱有戒心。經銷商一旦做大就會成為茶商,這應該也算是中國茶葉市場的一大特色了,F在很多大茶商都是從經銷商做起來的,老東家因經銷商的離開而陷入困頓,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行情不好的時候,每多一個經銷商,茶企的壓力就會少幾分。所以哪怕市場不好做,對于經銷商也要哄好了,產品能讓利就讓利,只求留住經銷商。
現在市場的癥結在于名山資源分配不均,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茶山的問題茶商無法做主,但價格自己也很難決定。茶商想把產品價格降低,但勢必會觸及到經銷商的利益,在普洱茶行情大好的年份,但凡經銷商都會做一部分庫存以圖后期升值。茶價只能漲而不能跌,一旦茶商便宜出新貨,那些庫存的茶葉全部都要面臨價值縮水的局面,當年經銷商可都是真金白銀從茶商那里進茶葉,茶商敢降價,經銷商就敢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