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曼娥,是一個布朗族村,其歷史已有1000多年了,全村200多戶人家主要靠管理、種植3000多畝古茶樹為生。曼娥處于云南省勐?h布朗山深處,這里有品類繁多的植物多樣性資源,再加上豐茂的原始森林使得這里的氣候非常的和合茶樹的生長,而老曼娥的布朗族人是我國最早的種植茶樹的民族之一,所以這里有很悠久的制茶歷史。老曼峨的古茶樹大多有幾百年樹齡(也有些茶商說千年以上,因無科學考據,這里不做討論)茶樹直徑超過40厘米的非常多,一棵棵古茶樹長得盤根錯節,虬勁多枝,有的高達5-6米,茶農摘茶需用竹梯和木樁搭靠采摘。
這幾年,茶價好,老百姓開始管理古茶園,有人除草,松土,只要不過度管理都是好事。 布朗族不但不用化肥,連農家肥都不用。這是因為農家肥來自圈養家畜產生的糞便,而布朗族沒有使用家畜糞便的習慣,他們覺得用家畜糞便不衛生,而且布朗族寨子的家畜都是放養的,比如牛糞就拉在森林里,收集起來做農家肥非常不便。
外界提到老曼娥可能第一時間想到苦茶,其實這里也有甜茶,只是量不多。比起苦到靈魂深處的老曼娥苦茶,還是更喜歡苦底不那么重的老曼娥甜茶,此“甜”非彼甜。由于老曼娥的價格適中(近幾年山頭1000-2000/公斤的價格),品質也好,據說老班章的樹種也是老曼娥引過去的,所以樹齡和生態環境老曼娥都不必老班章差。再加上隔壁的老班章那么高的價格(今年的6-8000價格)對比之下,老曼娥的茶深受歡迎。我要是老茶客也多存點老曼娥(提示,班章村委會轄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壩卡囡、壩卡龍5個自然村)
重點來了:【苦而不化是江湖傳說】 江湖上關于老班章與老曼峨的誤傳太多,比如說老班章與老曼峨都是苦茶的代表,其區別在于前者化得快,而后者苦而不化。
布朗山老百姓普遍將茶葉分為甜茶和苦茶兩種,老班章不是苦茶,而是甜茶的代表;而老曼峨是苦茶,但不是苦而不化茶,相反其苦能回甘,而且是回甘與生津相當快速與迅猛的茶葉。如果苦而不化,肯定不是真正的老曼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