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產地 > 普洱瀾滄芒景村村委翁基布朗族老寨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瀾滄芒景村村委翁基布朗族老寨

“朦朧煙雨浸古村,萬畝古茶繞古村”說的就是布朗族翁基古寨。當我們的車在彎曲的山道盤旋開往翁基古寨,窗外山坡上的高大的古茶樹和新種的臺地茶映入眼簾時,不由自主地浮現爐火培茶的情形。
瀾滄縣惠民鄉芒景村翁基千年布朗古寨,距縣城73公里、鄉政府駐地28公里。布朗族生態文化保留和傳承完整,原始風貌濃郁,自然風光秀麗,民族特色突出,被譽為“千年布朗古寨”。
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
汽車繞山而行,在景邁山的茶園里穿梭,漫山遍野的茶樹,矮的是新栽的,高的就是有一定年齡的古樹了。云南十八怪:老太太會上樹,就是說的上年紀的老太太爬上茶樹摘茶。
進入古寨最為醒目的是一座寺廟,不湊巧廟里的菩薩都云游去了,只留下兩面大鼓,廟宇門口兩個背對背的獅子,這種背立的擺放方式,讓人覺得新鮮,而佇立在兩邊的大鶴望蘭,將古廟襯托得更具神秘感。
相傳最早的寺廟有千年歷史了,后來一場大火付之炬,這座寺廟是2006年到2007年基本上按照老寺廟的外貌和樣式修建的,所用的建筑材料加入了混凝土,不再是純木質結構了。
翁基古村落座落在惠民鄉芒景村的古茶園內,距惠民旅游小鎮28公里。
翁基古村落特點是“古”字,
一古為古建筑,干欄式建筑外觀;
二古為古民族,布朗族源于古代的百濮;
三古為古樸的民風,傳統的生產方式、質樸的精神情感等;
四古為古樹,古村落旁的古柏樹有3000多年的樹齡;
五古為古寺廟,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古寺廟是小乘佛教傳導布經的場所,歷史悠久。
古寨所在的景邁,是中國六大茶山之一,其千年古茶的連片面積堪稱茶山之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人類茶文化史上的奇跡”、“世界茶文化歷史自然博物館”。
茶祖廟里供奉的是帕哎冷。傳說傣王的女兒七公主與布朗王子帕哎冷結合,嫁到了景邁山,他無意中發現有一種葉子可以提神,治病,于是專門派族人尋找這種書并刻下記號供路人使用,從此開始在聚集地大量地栽種。有人說:布朗族雖然不是種茶最早的民族,但絕對是發現茶葉最早的民族。
在翁基,這里依然保留著布朗族原有的形態,充滿濃郁的原始味道,村子并不大,然而舉目之間,遇到的都是一張張友好純潔的臉。
這個大約只有80戶人家的翁基,干欄瓦房的傳統的民居、穿著傳統服飾的老人與景邁山成片的古茶樹,構成了一個和諧統一的畫面。
村中哪家有大事,便會邀請年紀大的人一起吃飯,和諧的一幕在城市里是看不到了,至今保持傳統習俗的布朗族人依然生活在真實的溫情中。
據說最早茶樹的種植始于公園696年,每到春夏秋都會采摘嫩葉焙茶,最佳的要數春茶和秋茶了。過去當新茶下來后,布朗人常常把老茶倒掉,后來不斷有外來人收茶,才有意識地將老茶收藏,我們在寨外的鎮子上等人的時候,便看到很多大小不的茶店,有很多外地人的面孔,操著各地的口音。茶葉,是翁基古寨的布朗人割舍不斷的情愫,而至今,村民們仍保留著近乎原始的烤茶傳統。
這棵古柏就是翁基最為神奇的樹木了,柏樹冠高20余米,根部徑圍達11米,據推測樹齡在2000-3000年間。寨子里有個傳說:相傳翁基后山又要龍為惡,為解除苦難,一佛爺來村頭打坐誦經,點化惡龍,日久天長,惡龍終受感化而變身成為柏樹,與古寺相伴相生,站在古樹下,陰涼無比,村名稱之為:古柏聽經。
而不小妹告訴我們,以前村子里的路都是土路,屋頂上鋪的是茅草,現在生活好了,屋頂改為瓦片,路也鋪上了石板,翁基的布朗族喜歡保留著原始的建筑,造一棟個這樣的房屋也并不比水泥磚瓦的便宜。
勤勞的布朗人,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的生活,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
兩位阿婆一直笑瞇瞇地讓我們照相
茶花茶葉炒雞蛋,是我最喜歡的菜肴,茶花帶有甜味,茶葉有點澀,與雞蛋的完美結合,配合著鹽的調味,雖不起眼,卻讓人欲罷不能。
翁基布朗族老寨圖片
其實,在計劃之處,領隊就發了翁基的小視頻給俺們看,這里是真正云上生活,可惜我們未能在寨子里住宿,怕條件一般我們不習慣,其實我想要感受的就是那樣的情形。
古寨的很多古茶樹茶園還沒有看到,時光總是太匆匆。
來源:郭素蘭呀  普洱茶吧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8183548350
 10017909_204942651000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