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普洱地區的茶園種植面積逐漸增加,茶葉產量逐年增長。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普洱茶因符合現代健康理念而受到人們的推崇,成為茶葉消費的新時尚。越陳越香、歷久彌新的普洱茶正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了進一步推動普洱茶產業,重振普洱茶雄風,2007年,思茅市正式更名 (恢復) 為普洱市。普洱市轄1 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居住著漢、哈尼、彝、拉祜、 佤、傣、布朗等14個世居民族。
普洱市為云南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市,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普洱林木生長的自然條件優越,是難得的林木速生豐產區。全市森林覆蓋率64.9%,林業用地面積465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25 億立方米,是云南省重點林區和林產工業基地。普洱生態保護良好,有2個國家級、4個省級的自然保護區,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市海拔在317 ~3370米,年均氣溫15℃~20.3℃,年無霜期在315 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 ~2780毫米,普洱中心城區海拔1302米,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普洱市是云南省重要的茶葉產區,全市茶園總面積約30 萬畝,茶葉產量達3.5 萬噸。全市古茶樹群落有近8 萬畝,主要分布在無量山、哀牢山和瀾滄江兩岸,主要茶區有景邁茶山、邦崴茶山、秧塔茶山、景谷苦竹山、馬鄧茶山 、困鹿山。 景邁茶山:茶區涵蓋瀾滄縣惠民鄉景邁村、芒景村,屬栽培型古茶園,總面積近萬畝。古茶園為布朗族的先民所種,據景邁山芒景村緬寺碑記載,景邁山大面積種植茶園始于傣歷五十七年(695 年),距今已有1300 多年,F存存古茶樹大多數是明、清以來種植或自然繁育生長,古茶樹為云南大葉種,喬木樹型,樹高2 ~5 米,基部直徑0.2米以上,株距2 ~4米,行距3 ~6米。是目前國內所發現栽培型古茶園中茶樹數目多、面積大、歷史長、茶樹個體年齡相對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園
邦崴茶山 :茶區位于瀾滄縣境內,古茶區內山高林密,云霧繚繞,溫暖濕潤。茶山上有一棵樹齡在1000年左右的大茶樹,樹局11.8 米,樹幅8.2 米 x 9 米,樹干直徑1.14 米,被尊稱為 “過渡型茶樹王”。茶種為云南大葉種野生茶。 秧塔苓山 :茶區位于景谷縣民樂鄉,如今秧塔大白茶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散生于箐邊雜樹林中,樹干直徑約碗口粗細,樹齡約200年,茶種為云南大葉種茶。秧塔大白茶種植歷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清代時曾制成龍須茶,以紅絲線扎成谷穗狀,進貢朝廷,稱為“白龍須貢茶”。 景谷苦竹山 :茶區位于景谷縣小景谷鄉,景谷鄉有著悠久的種植、生產及經營茶葉的歷史。據史載,早在清咸豐年間,景谷鄉的民眾就在文筆山、苦竹山、馬鹿山等地種茶自食自用。如今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約1500畝,樹干直徑約碗口粗細,樹齡在200年以上。茶種為云南大葉種茶。 馬鄧茶山:茶區在鎮沅縣者東鄉馬鄧村位于哀牢山西坡。馬鄧種茶歷史悠久,史料記載巳有800 多年,F存栽培型古茶樹約500 多畝,均為喬木型古茶樹,茶種為云南大葉種茶。歷史上馬鄧茶是用馬鄧古茶樹品種的原料加工曬青茶,是鎮沅的歷史名茶。 困鹿茶山:茶區位于寧洱縣鳳陽鄉困鹿山,困鹿山海拔高達1900米,屬于無量山余山余脈。困鹿茶山擁有上千年的萬畝古茶園,是目前普洱市境內發現最大、保護最完整的野叁型古茶樹群落。據有關專家考證,樹齡最大的在2000年以上,茶種為云南大葉種野生茶。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