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土老寨又名茨通老寨,亦稱司徒老寨。
司土老寨隸屬于基諾山基諾族鄉司土村委會,位于基諾鄉西南邊,古茶園分布在山頂,也是老寨舊址所在地。
司土老寨現存混林古茶園800余畝,密度為150棵/畝,土壤類型為磚紅壤,茶園進行過臺刈、矮化、增加茶樹采摘面等改造工作,古茶樹多為砍伐后重新萌發的枝干,僅在基部保留有較粗的一部分老樁。其中最大的一株老樁高0.4米,圍粗1.10米,老樁上長著十多枝分枝,株高為3.3米,樹冠直徑2.3米。
洛特老寨又名石咀老寨,亦稱石嘴,意為石頭山腳的寨子。
洛特老寨隸屬于基諾山基諾族鄉洛特村委會,位于基諾鄉人民政府東邊。茶園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要翻好幾個山頭,一路下坡,坡度接近70度。
洛特老寨在清朝曾出產普洱貢茶,但現在僅保存有古茶園80多畝,且都是經過砍伐后重新萌發長大的茶園,這些古茶樹基部圍粗在30~70厘米之間,樹高2.1米,樹冠直徑2.5米,每畝密度在200株左右,樹齡估計在200~250年之間。
6基諾山基諾族鄉國土總面積622.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8.24%,95%以上土地坡度在25°以上,是典型的純山區民族鄉。年平均氣溫18-20℃,最高海拔1691米,最低海拔550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屬于亞熱帶氣候類型,全年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全鄉轄茄瑪、巴亞、司土、巴來、洛特、巴卡、新司土7個村委會。
全鄉茶葉種植面積2.8萬畝,采摘面積2.73萬畝,干毛茶產量1279.6噸。
7攸樂,雖在景洪境內,但與其他古六大茶山連綿相望,茶韻口感與古六山相通。
攸樂茶香揚水柔、湯細、苦輕、澀淡,回甘強且持久。條索緊而結實,湯色清澈透亮,色呈金黃,滋味豐富、飽滿,略欠厚重,香氣溶于水,山野氣韻足,飲之絲絲甘甜,唇齒留香。
8基諾語稱茶為"啦博","啦"是依托,"博"是芽葉,其意是賴以生存的芽葉。
他們對茶樹的稱號有5種:"啦博阿則"(茶樹)、"啦博阿十拉"(野茶樹)、"啦博則里"(老茶樹)、"啦博則嫫"(大母茶樹)、"接則"(搖錢樹)。
在基諾族傳統節日"特懋克"及祭祖宗神靈的一切典禮中,都離不開茶葉。
基諾族人在遠古時代就發現了茶的價值,形成了一種尚處于原始社會原始民族的原始茶文化。
9近期一直在整理茶山資料,發現少數名族地名是個讓人非常頭痛的問題。因大多為音譯,在查閱史料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做名稱的比對,但還是有些地名難以一一對應,如蔣銓先生在古六大茶山訪問記中所載的攸樂三十六寨,還未能完全解讀。
三十六寨為曼雅鄉的曼雅、曼漂、曼坡、咱內、咱攻、錢麻等六寨;石嘴鄉的石嘴、帕連、磨羊、新老寨、曼貴、生牛、曼挖、曼通等八寨;曼海鄉的龍帕、窩莊、帕尼小曼山、曼奎、曼海上、中、下寨等八寨;茨通鄉的茨通、曼朵、曼糯、曼回、珍回、魯大、曼山等七寨;曼卡鄉的卡內、曼卡、曼畢新寨、言長、曼空、曼達等七寨。
參考資料:
【1】古六大茶山訪問記——蔣銓
【2】《古六大茶山》——詹英佩
【3】西雙版納古茶樹資源調查——羅向前、李思穎、王家金、陳嘯云、梁名志、周玉忠、蔣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