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產地 > 勐海十六個名山名茶之一賀松
2017年05月21日

勐海十六個名山名茶之一賀松

賀松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西定哈尼族布朗族鄉曼佤村民委員會賀松村,屬于西雙版納最老的古茶區之一——巴達古茶區其中一座有名的古茶山。巴達古茶區是西雙版納州野生茶樹資源最集中的區域,野生古茶樹群落分布在巴達賀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栽培型古茶樹主要分布在章朗、曼邁、賀松、巴達、曼皮、曼帕納等布朗族和哈尼族村寨。距縣城63公里,主要居民為布朗族、哈尼族。

巴達古茶區東接勐遮鎮,南接打洛鎮,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明、清時期在西雙版納(十二版納)中屬于版納勐遮。巴達古茶區有豐富的原始野生茶樹資源,1962年,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茶葉工作者張順高、劉獻榮在巴達賀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發現和證實一株樹齡達1700多年的野生“茶王樹”,否決了原流行于世的“茶生于印度”的虛妄之說,不僅表明中國是茶文化泱泱大國,而且是無可辯駁的世界茶樹原產地。

“巴達”是傣語地名,意為有仙人腳跡的地方(又傳說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腳。,境內有一巨石,巨石上有一巨大腳跡,傳為仙人腳跡(又傳說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腳。,故得名“巴達”!百R松”是傣語地名,意為南孫河的源頭,該寨因座落在南孫河源頭上而得名。

1700多年的“茶樹王”,于2013年仙逝。

勐海賀松茶原產于云南省勐?h西定鄉賀松村,海拔1600米左右,18~21℃,年降水量1800毫米,相對濕度80%以上。年日照時數有1700小時~2200小時左右,日照率為40%~50%,年太陽輻射量較大,總輻射量在5400兆焦耳/平方米。土壤為紅壤土為主,土壤的風化程度高,土層深厚,一般深達1米左右。PH值一般為4.5~6,多呈酸性反應。有機質含量豐富,土質肥沃,富含速效磷、速效鉀等植物生長必須礦物質。

賀松村地處高山,屬亞熱帶高原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露重霧濃,生態環境良好。哈尼族人在這里種植采摘茶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自古以來,當地的哈尼族人堅持以傳統古法養護茶樹,遵循民風采摘鮮葉,土法炒制揉作茶青,保障其自然純正的產品質量。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種植歷史,形成了勐海賀松茶條索緊結黑亮,湯色金黃明亮,杯底香強持久,顯苦澀,回甘快,湯較飽滿滑順,香氣純正明顯,茶氣較強的優良品質。因此勐海賀松茶的生產地域范圍應為云南省勐?h西定鄉賀松村。
 200861116837869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