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茶區
勐海茶區又分為布朗山、賀開山、南糯山、勐宋及巴達等茶區。
布朗山鄉是個鄉有一座山叫布朗山,聞名天下的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等名寨就是傳說中的土豪村每年春茶季都是人山人海。
賀開山一共有9個寨子,其中古樹主要生長在班盆新、班盆老、曼弄新、曼弄老、曼邁、曼囡六個拉祜族寨子。
勐宋鄉勐宋一詞來自傣語,意思就是“高山壩子上的部落”。有勐宋鄉一共有9個村委會、116個村民小組、全鄉一共約25000人。勐宋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茶園還有三千多畝,主要分布在大安、南木、保塘新寨、保塘舊寨、壩檬、大曼呂、那卡、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等寨子。
巴達(原屬西定鄉)釋名:“仙人腳印"位于勐?h西部,西隔南覽河與緬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古樹茶主要產于曼邁、章朗、曼帕勒等。
勐臘茶區
勐臘茶區包括易武茶區和著名的古六大茶山。
歷史上,位于今西雙版納的古六大茶山就是貢茶的重要產地。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記》等多部文獻史籍中記載: “普洱茶名遍天下,……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
清雍正年間設立普洱府后,江內六版劃規思茅廳直轄,六大茶山也就歸思茅廳管轄。古六大茶山原來分布于原車里宣慰司所轄江內六版納。古六大茶山指攸樂、倚邦、革登、莽枝、蠻磚、曼撒。
六大茶山嚴格講不是六座山,而是六個茶區。其中易武、倚邦、蠻磚面積很大。歷史上六大茶山又有倚邦、架布、嶍崆、曼撒、曼磚、革登之說。其實架布、嶍崆只是屬于倚邦的小茶山,曼撒后來與易武合并為易武茶區。
易武
易武茶的特點是香揚水柔,刺激性較低,口感香甜,回甘生津明顯,茶質優良極耐沖泡,陳化速度較快;新茶茶氣較淡薄,存放得當之后茶氣漸強,回甘回甜越持久。
南糯
條索較長較緊結;一年的茶湯色金黃,明亮;湯質較飽滿;苦弱回甘較快,澀味持續時間比苦長,有生津;香氣不顯;山野氣韻較好。
倚邦
芽頭較小,條索黑亮較短細,湯色黃綠,葉底黃綠,苦淡,苦中帶甜,澀顯于苦,湯質飽滿;回甘快且較長久,香氣顯,由于長于山野,環境好,山野氣韻好,杯底留香。盛易祥。
勐宋
條索緊結黑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黃綠勻齊,山野氣較強,杯底留香較好,苦澀較顯,苦又更突出,湯中帶甜,回甘較快較好,湯較飽滿,茶香純正。
攸樂山
條索黑亮,比易武要緊結,苦澀比易武要重,回甘較好,湯質較滑厚,有山野氣韻。
巴達山
屬喬木大葉種,這里生長著成片的栽培型茶樹和野生茶樹林。賀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長著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樹;此山茶葉味苦澀,回甘、生津快,湯色橘黃晶瑩、透亮,條索墨綠油亮;香氣好,有梅子香、蜜香。
賀開
條索黑亮緊結、稍長湯色金黃明亮,稍苦澀,澀顯于苦,苦化甘較快,澀稍長,湯質飽滿,山野氣韻較強,杯底香明顯,且較持久 。
帕沙
一至三泡香氣高揚,水路比較細,喉韻清爽,舌面回甘生津好,苦澀味輕,化得比較快。第四至八泡湯色還是青綠色,香氣高揚,湯水柔軟,舌面回甘生津持續,層次變化明顯,有苦味,基本感覺不到澀味。
莽枝
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較淡,湯色深橘黃。
蠻磚
屬喬木大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呈梅子香,湯色深黃。在歷史上有喝蠻磚看倚邦一說。
革登
屬喬木中小葉種,較苦澀,回甘強烈、生津快,香氣呈淡清香,湯色深橘黃。
布朗
屬喬木大葉種,香氣比較充實,茶湯潤滑,湯色明亮,缺點是苦底重,有的化的較慢,有澀味留存,但這些可以通過泡茶手法,如投茶量,泡茶器皿選擇,出湯時間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