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滄茶的發展漸以勐庫茶質為佳,并形成“勐庫十八寨,寨寨出好茶”產業格局。從茶區的整體分布來看,該茶區不如版納茶區那么集中,茶質的風格差異化也較明顯。因此,在“普洱茶知識100講”分享課第十四講中,筆者主要挑選部分獨具代表性的小產區茶,與諸位分享。具體如下:
第一、勐庫十八寨
我們提及“勐庫十八寨”,世人皆知,這個臨滄茶區的普洱茶產地。若以雙江勐庫大雪山山脊為主線,按東西半山劃分,可將“勐庫十八寨”分為兩大山頭茶,即東半山的忙蚌、壩糯、那焦、邦讀、那賽(含正氣塘與小村兩地)、東來、忙那、城子等八個小產區;西半山的冰島(含冰島轄區內的五寨)、壩卡、懂過、大戶賽(豆腐寨和三家村兩地)、公弄、邦改、丙山(含邦罵)、護東(含忙波)、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小戶賽等十個小產區。
在以上行所提及的勐庫十八寨的寨子中,大多數寨子在早期其實是不產普洱茶的。我們在梳理勐庫茶史的相關發展脈絡之時就發現,現如今以盛產普洱茶聞名的“勐庫十八寨”,在早期是以生產、加工滇紅茶為主的原料產地。近年來隨著“普洱茶”的名聲鵲起,此前以生產滇紅茶的茶廠也就隨之轉向以生產普洱茶為主。
總體來講,勐庫十八寨的這些寨子所產的普洱茶制品,在茶質上雖各具特色;但論及茶之名氣,這把交椅還是當屬冰島茶。
第二、冰島茶
自普洱茶山頭茶的趨勢興起后,在版納茶區談及山頭茶,名氣最大的要數布朗山系的老班章寨子茶;而在臨滄茶區講山頭,以此相匹配的山頭茶便是冰島老寨的寨子茶。然而,若將兩地各自為王的寨子茶作一個詳細地對比,我們便可發現:
在普洱茶界一向高傲自大以“王”著稱的老班章普洱茶,其發展趨向便是處于一個劣勢發展的進程中,其炒作模式幾乎離不開在2017年春茶季被爆料“32萬一公斤”的這株班章王,若以同年的普洱茶毛料價格單價來看,臨滄冰島茶(2017年冰島老寨古樹茶春茶毛料報價在8000-16000元每公斤,小樹茶為2500-6000元每公斤)的單價要比老班章茶的單價高出許多。盛易祥。
若以質論,冰島茶的茶質還是得益于其茶種。對冰島茶種的來歷,在茶界流行著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為當地土司“版納古茶山引入”之說,二為他地引入之說。按照普洱茶專家高照教授以植物學觀點解釋,他認為,勐庫栽培型茶,一部分茶種是臨滄自有的(如大戶賽茶種、永德茶種),但“大多數優質茶種是明清時代從西雙版納引入臨滄雙江,隨后傳到鳳慶等地,形成了今天中國最重要的茶樹品種,如勐庫大葉種、鳳慶大葉種等!
另據茶文化學者白馬非馬在《云南省古樹茶面積與產量真相調查》一文中,“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雙江勐庫土司派人引種200余株,成活150余株,1980年調查時尚存首批引種30余株。據2003年3日調查,冰島村古茶園先后種植的茶樹1000余株,形成勐庫大葉茶群體品種,成為向鳳慶、云縣等地古樹茶的傳播源頭。其后代在臨滄繁衍60多萬畝的規模,是名符其實的勐庫大葉種的發祥地!
近年以來,也由于冰島茶的名氣過大,加之“名字”的混淆,很多茶友在選購冰島普洱茶的過程中,孰真孰假也不易分清。在普洱茶界,所謂的“冰島茶”,一種是產自冰島老寨的普洱茶,另外一種是產自冰島行政村轄地內的普洱茶,后者的范圍較為廣泛,涵蓋了冰島老寨、南迫、地界、壩歪、糯伍等五個寨子的普洱茶。
第三、云南巖茶
《茶經》說,“茶者,……上者生爛石……”在普洱茶產品體系中,近年來漸滋生出諸多以新概念命名的普洱茶制品,在“普洱茶知識100講”分享課第十四講中本節提及的“云南巖茶”,便是一個很好的特例。
就云南茶區來講,雖有諸多石茶共生的普洱茶小產區,在品質上要數臨滄巖茶中的邦東和馬臺兩地。古農茶業掌門人巖文據多年對臨滄巖茶的研究,并總結歸納出“三奇三妙”巖茶特點,即一奇:根深葉茂的古茶樹與巖石混生共存;二奇:高山海撥,奇山險峻,云遮霧罩;三奇:巖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一妙:原料妙,石頭縫里長出來的古樹茶;二妙:工藝妙,全手工、全程不落地核心工藝;三妙:泡法妙,獨創奇妙沖泡法。
另據“古墨千韻”品牌創始人劉宴華介紹,在臨滄茶區鳳慶古墨村轄地及周邊村寨內也分布著栽培型巖茶共生近3000畝古茶樹,這一地帶的巖茶主要分布在大山河茶地、梅子樹洼子、馬馱子、對門山、三啞巴墳、廟山、大山嶺崗、中山以及緊鄰古墨的團結、河邊、牌坊、清華等地。此外,在普洱茶區景東哀牢山一帶、版納茶區部分山頭也分布著少數巖石共生的古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