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庫有兩處地名很有意思:冰島沒有冰,大雪山也沒有雪。在中國沒有發現野生茶群落之前,世界上一直認為印度才是茶樹的發源地,直到在我國發現了更古老野生古樹茶,才糾正了這一點。
第一次爬大雪山的時候,早上8點開始爬,一直到下午2點的時候才到一號樹,過程像做茶一樣,很辛苦,也很幸福。以前可以零距離的觸摸到2700年的古樹,那種震撼至今記憶猶新。近一兩年,雙江政府加大了對古樹茶群落的保護,也建起了圍欄。希望這片古茶樹群落,在歷經千年后,在我們不過度的打擾下,保持她的原始生態,接受各方愛茶之人的朝圣。
作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樹群,雙江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直到1997年發生干旱時才被世人發現。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這個野生古茶樹群以其神秘的生存環境和極高的科研價值吸引了無數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對于千年古茶樹群的價值研究也一直在繼續,這里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之一。
勐庫大雪山位于雙江縣城的西北部,是孕育勐庫大葉茶的搖籃,主峰海拔3233.5米,從縣城所在地遠遠望去,重巒疊嶂,形成了一道面向西北方向的綠色屏障。古茶樹群落就分布在大雪山海拔海拔2200至2750米的山腰上,這里年均溫度低于11℃,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這里的自然條件正好是茶樹生長的天堂。 人跡難至的原始森林中,分布著目前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大部分樹齡在千年以上。 經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部門的植物專家和茶葉專家的鑒定,雙江縣大雪山野生古茶園是茶樹起源中心之一。
作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古茶樹群,雙江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直到1997年發生干旱時才被世人發現。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這個野生古茶樹群以其神秘的生存環境和極高的科研價值吸引了無數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調研。對于千年古茶樹群的價值研究也一直在繼續,這里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之一。
在那次干旱發生之前,大雪山的植被非常茂密,特別是生長在山里的一叢叢竹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擋著人們對大雪山更深處的探索,別說是人,就連野生動物都很難在這些竹林里穿行。正因如此,隱藏在山上的古茶樹群落始終保持著與世隔絕的狀態。1997年的干旱給這些竹林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由于嚴重缺水,竹林逐漸干枯死亡,大雪山原本密集的植被也慢慢出現了空隙,周邊的村民開始更為自由地在山上活動,就在這個時候,人們發現了除了單株的古茶樹以外,還存在著其他大量的古茶樹,分布面積達到了1.2萬畝。這個重大的發現很快傳遍全球,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被專家一致認為是迄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積最廣、種群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樹群落,雙江縣城也霎時間變得小有名氣。
在發現的古茶樹中,樹齡為2700年的1號大茶樹無疑最為搶眼,這也是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樹齡最大的古茶樹。據專家考證,這棵古茶樹位于海拔2720米處,株高16.8米,基圍3.25米,胸圍3.1米!罢驹跇湎绿ь^望著茂密的茶葉,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要知道,一棵茶樹正常生長500年,才能長到與成年人一樣的高度!
勐庫野生古茶樹是一個野生茶樹物種,在進化上比普洱茶種原始,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征和茶樹功能性成分,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是世界茶樹起源中心之一。古茶樹專家馬躍華介紹,在數百年前,居住在大雪山的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偶然間拾到了掉在地上的野茶籽,并用于人工栽培。隨后,人工種茶的傳統以雙江為源頭,通過茶馬古道傳到了云南保山以及更遠的地方。
1998年,雙江縣成立了古茶樹資源保護機構,并在古茶樹群落所在的大雪山山腰上修建了雙江孟庫古茶樹群落保護管理所。為查清勐庫大雪山野生古茶樹群落的地理位置,環境生態,野生茶樹的生化成分,進一步開發利用這一自然資源,并對其保護.對野生古茶樹群,除雙江縣內有關部門及地縣組織初步調查外,縣人民政府對此先后作了詳細考察的大量工作.
2002年9月20日,縣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向臨滄行署生物資源開發創新辦提交《關于對雙江自治縣勐庫古茶樹群落進行科考鑒定實施方案的請示》.10月,縣茶葉創新辦張遠來撰文《雙江自治縣勐庫古茶樹的發現與保護利用開發建議》,《勐庫古茶樹的發現與保護利用開發的思考》.2002年11月28日,中共雙江自治縣委、縣人民政府成立勐庫古茶樹群落科考鑒定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和組織實施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的科考鑒定工作.
2002年12月5—86,由縣人民政府組織,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茶業協會、臨滄地區茶業協會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野生古茶樹考察組,對雙江自治縣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進行了現場考察、調查和采訪,結合當地群眾提供的相關資料,經充分分析研究,對勐庫野生古茶樹分布,環境生態、樹齡形態特征得出科學結論。12月9日,在縣招待所會議室召開科考鑒定匯報會,并形成會議紀要.10日,作出科考鑒定總結,同時由科考組成員張建邦向省創新辦主任書面匯報考察結果,鑒定會議紀要全文為:
1、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地處雙江自治縣西北大雪山中上部,地理坐標為東經99°46′, —99°49′,北緯23°40′ —23°42′,分布面積約12 000多畝,海拔高度為2 200—2 750米.群落所處環境條件和植被主要特點是:勐庫野生古茶樹群落的植被類型屬于南亞熱帶山地季雨林,其主要標志:①板狀根較發達(樟科、殼斗科);⑦木質藤冠群落十分顯著(如南五味子屬);③附生植物豐富(蘭科、杜鵑花科和蕨類等).群落結構:主要建群樹種為木蘭科、樟科。殼斗科的種類并構成了一級喬木層;二級喬木層以勐庫野生古茶樹為優勢.此外有五加科、茜草科、?频;林下大面積箭竹全部枯死,草木層主要有蕁麻科等.在調查地塊內,古茶樹整個群落是原生的自然植被,且保存完好,未受人類破壞,自然更新力強,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在云南省內保存如此完好原始植被實屬少見,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和保存價值,是珍貴的自然遭產和生物多樣性的活基因庫.
2009年雙江縣出臺文件,規定除了科研需要以外,勐庫野生古茶樹不允許任何形式的采摘行為。勐庫野生古茶樹屬于野生型野生茶,在進化形態上,比普洱茶種還原始。該茶樹種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征和茶樹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等),可以制茶飲用;由于基因原始,產于高海拔寒冷地區,該茶種特具抗逆性強、抗寒性尤強等特點,是抗性育種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寶貴資源。該茶特有勐庫種特色:頭春新芽葉質肥厚寬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帶蘭香,勁揚質厚微苦回甘轉甜,沉雄而優雅舌面甘韻與上顎中后段香氣飽滿此茶采摘極難,純正的千年野生型古喬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產量極低,彌足珍貴。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