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宋、明代相關著作中都提到過普洱一帶出茶,但多語焉不詳,并未明確說是我們今天所指的普洱茶,普洱茶正式并進入歷史視野是在清代,發展歷程大致如下幾個階段:
一、號級茶時期(1732-1909年)
1732年,同興號茶莊正式成立,開啟普洱茶“號級茶”時代,而光緒年間(1875-1909年),諸多“號級茶”的大量涌現則是重要標志。號級茶指為進貢或外銷而形成的一批茶號和品牌,如同慶號、車順號、宋聘號、宋云號、云昌號等等,代表品牌意識的覺醒。
光緒元年是云南經典茶號創立之年,而光緒末年由于匪患和病疫,幾乎所有茶號逐漸沒落。盛易祥。
二、印級茶時期(1940-1973年)
二十世紀,開始嘗試按照現代實業的規程籌建茶廠。1940年,范和軍先生真正將佛海茶廠建立起來。從此,大批由包裝上所印字跡顏色而定名的“紅印”、“綠印”、“藍印”、“黃印”等等品牌陸續上市,開啟普洱茶“印級茶”時代,50-60年代是印級茶最為興盛時期。
三、普洱生熟的分野時期(1973年-今天)
由于海內外需求量增大,普洱茶增產關鍵在于縮短發酵時間,終于1973年昆明茶廠以渥堆工藝成功試制熟茶,自此普洱分生茶和熟茶兩大類,開啟了“云南七子餅茶”現代普洱茶系列。
此時,普洱茶還嚴重缺少科學測試、生化分析、品牌認證和質量鑒定等,經受不住濫竽充數、行情反復等,2007年的瘋漲和瘋跌現象都說明了這點。因此,2008年沈培平召集學者投入研究,開啟了“科學普洱”的時代。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