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百年發展史:從1920年代至今,五個階段各有特色!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百年發展史:從1920年代至今,五個階段各有特色!

一、早期私人茶品至60年代

其實喜愛普洱茶可以從很多方面切入,某些老普洱茶如:車順號餅茶、可以興茶磚等,這些茶存世量極為稀有,代表著共產年代以前的產品。

又有一些品飲價值極高的茶品,在解放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云南省進出口公司所訂制的一些茶品如:坊間極為追捧的紅印餅茶、藍印餅茶、黃印餅茶等。

這些茶品代表了過往云南普洱茶由私人茶莊、茶行加工年代進入了國營茶廠年代,其茶品的特色為統一辦理,每批茶品的風格相去不遠,表現出共產年代的特色,且這些茶正值最適合品飲的時間,其茶性剛中帶柔,回味無窮。

二、70年代

再來是一些于70年代初加工的普洱生茶茶品;如:八中黃、小黃印等,又如半生熟料茶品(熟茶渥堆工序未到位)如:大黃印等。

這些茶品背負著云南僑銷茶復產的歷史意義,其生產意味著云南緊壓僑銷茶重新受到海外茶商的青睞,它的生產目的是針對茶商的訂單,其口感絕對是專為海外僑胞設計和拼配的。盛易祥。

三、80年代

接下來就是那些產于80年代的茶品如:香港南天公司訂制由勐海茶廠生產的茶品8582、8592茶餅;

又或是下關茶廠生產專銷法國市場的7663熟沱茶和原生產主銷日本市場,后因某些原因遭退貨致滯留下的8653、8663餅茶。

這些茶品又意味著80年代國家對茶葉市場的開放情況,因過往不管茶商的訂單數量有多大,都不可能因應他們的要求而調整已制定的規格與選材。

而這段時間國家在茶葉統購、統銷政策上開始放寬,國營單位的茶葉加工廠可以因應實際情況有獨立自主權,廠方可自行找客戶訂定自家的規格和拼配方法。

這段時間的茶品表現出與過往統購統銷的常規產品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四、90年代

再接下來就是90年代,由于品飲老普洱茶的風氣在90年代初期已經廣泛流行。

大量的市場信息傳回云南,國營茶廠因應市場訂單而大量改動茶品的加工和拼配方法。

這段時期的茶品可謂是百花齊放,生的、熟的、不同茶區茶青拼配的、單一產區純料制作的,都一一出現市場。

五、90年代中末至今

最后就是由90年代中末到現在的茶品,由于品飲普洱茶的風氣越來越盛,國內外的銷售市場又不斷開拓,加工生產方面形成一個很大的需求。

大量的小型加工廠就在這時紛紛成立,有的是因為市場的興旺而成立,奈何加工技術不足致使產品未能符合市場的要求,大量的滯銷令這些先天不足的加工廠在經濟壓力下宣告倒閉。

它們的產品大部分是因為受限于資金不足的問題以致于以烘青茶作為原料,而未為市場所接納。

但是,也有一些小型加工廠內的開發和技術人員是國營廠出身,他們有著正確的加工生產概念,不論在選材、拼配和生產各方面都正確。

經營一開始就注定了成功在望,產品存著國營加工廠的風格,且在傳統風格上有著很多改革,是為普洱茶加工產制的一支生力軍,其加工技術和經營手法甚至反過來影響著傳統國營大廠。

總括來說,普洱茶有著各種不同年份的產品,橫跨近日至上百年,每款茶品的風格和味道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和共同點,而每個年代的產品均背負著特別的意義。

我們在品飲之余更可反思其存在的歷史意義,它們在口味上有著甜、酸、苦、辣、香、甘、澀,但也傳達了從歷史走過來的辛酸和歷程。

文章參考:何景成《理性欣賞普洱茶》
 20120711124505721.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