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國營”二字,對于90后、00后來說,這個名詞只是簡單的字面意思而已。但是對于老一輩來講,這個名詞散發的卻是那個時代才具有的獨特魅力。當說起云南,說起普洱茶,避無可避的,自然要提起計劃經濟時代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下屬的四大國營茶廠。
計劃經濟時代背景下的云南國營四大茶廠分別為:昆明茶廠、勐海茶廠、下關茶廠和普洱茶廠,下文將一一進行介紹。
昆明茶廠
發展歷程:
昆明茶廠前身為復興實驗茶廠,始建于1939年10月,以新法制造復興牌沱茶為主。
1950年政府接管后,改為昆明茶葉加工廠,從事茶葉加工管理工作。
1960年正式命名為云南省昆明茶廠。
1992年,因成本考量、茶菁調撥等因素,昆明茶廠結束營業,宣布破產。
2006年,重建昆明茶廠。
昆明茶廠
昆明茶廠的經典茶品:“7581磚"。同時,磚茶也是昆明茶廠的主打產品。
經典“7581”
何為“7581”?
“7581”指的就是昆明茶廠1975年開始創制的,以8級茶菁為主要拼配原料的普洱茶。
這與當時的“嘜號”編制有關。從1975年開始,云南的普洱熟茶開始大量出口,為了區別產品,就開始給每種產品制定一個特定的“嘜號”。這個嘜號包含了該產品的一些基本信息,如級別、產地、生產時間等。這樣,出口的時候不用開箱,茶葉也不會拿錯。
據原昆明茶廠副廠長、省茶葉進出口公司辦公室主任楊維仁先生回憶,因為當時簽合同時要標明茶號,現場便臨時寫了這個茶號。由于這個編法符合公司茶號系列編制原則,便一直沿用,7581熟磚也就成為了昆明茶廠的定型產品。盛易祥。
以外銷為主的品牌:吉幸金瓜貢茶、金雞沱茶(當時的知名產品、但是產量不多)
現名:云南中茶茶葉
轉制后經營的品牌:中茶牌
勐海茶廠
發展歷程:
1938年,范和鈞先生、張石城先生帶領90多位茶葉技術工作者赴勐?h籌建茶廠。
1940年,勐海茶廠(原名佛海茶廠)正式建成投產。
1951年,省茶司派王興、楊秉葵、唐慶陽等籌備恢復佛海茶廠的生產。
1952年正式開工生產,少量加工紅茶;大量收購青毛茶,公司名稱為:“中國茶葉公司佛海茶廠”。
1963年1月,茶廠更名為“云南省勐海茶廠”。
1982年,更名為“勐海茶廠”。
1988年,勐海茶廠在八達、布朗山開辟兩個萬畝茶園基地。
1989年,“大益”商標注冊成功,作為茶廠自主品牌開始了海外市場推廣。
2004年10月,云南博聞投資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廠,企業轉制。
勐海茶廠現隸屬于云南大益茶業集團。
勐海茶廠
勐海茶廠的經典茶品:紅絲帶青餅、7572、7562、7542、8582、大藍印、黃印等。
1990年代初期“7542”
現名:大益茶業集團
轉制后經營的品牌:大益牌
下關茶廠
發展歷程:
下關茶廠于1941年創建,它的前身叫康藏茶廠。
1950年,康藏茶廠改名為中國茶葉公司下關茶廠。
1955年,永昌祥、復春和、茂恒等各在商號的茶葉加工廠并入下關茶廠。
1994年,云南下關茶廠,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重慶茶葉公司等五家共同發起,依托云南下關茶廠,成立 “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通過國企改制成為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下關茶廠的經典茶品是:有銷法沱、甲沱、班禪沱、下關鐵餅等,主要代表有T8603、T8613、T8633、7663等。
其中,T代表鐵餅,前面2個數字代表研制配方的年份,第三個數字代表茶青的級別,第四位數「3」是生產廠家的代碼,T8653即:鐵餅,86年研制的配方,五級茶青制作,云南省下關茶廠出品。
1951年元旦下關茶廠職工合影
現名:下關沱茶集團
轉制后經營的品牌:松鶴派、寶焰牌、南詔牌
下關沱茶
普洱茶廠
1975年4月,國營普洱茶廠成立,成為70年代中期云南最早生產出口普洱茶的四大廠家之一。
1994年1月14日,“普秀”牌商標注冊成功。
2004年10月,普洱茶廠經過十年的經營,發展壯大為云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延續使用“普秀”牌注冊商標。
普秀
普洱茶廠的經典茶品:主要以生產出口普洱散茶為主。
現名:云南普洱茶集團
轉制后經營的品牌:普秀
此外,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四大國營茶場,云南省境內的國營茶廠還有景邁茶廠、勐庫地區的代表茶廠—雙江茶廠以及鳳凰沱的誕生地—南澗茶廠等,只不過這些茶廠不像四大茶廠那么具有代表性罷了,但是這些茶廠卻是云南國營茶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