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2005年開始涉及普洱茶書籍的寫作。當時,普洱茶在馬幫進京之后開始火熱,市場故事尤其多,很多人開玩笑,從茶葉市場的2樓丟一個磚頭,會砸傷3個大師,市場故事之多可見一斑。
在寫作的過程中逐漸了解到,普洱茶原來一直由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管理,市場上關于普洱茶的說法極其不靠譜,很多傳說業界的專家出版書籍時也采用,這導致市場上更是真偽莫辨。
事實上,普洱茶的歷史脈絡清晰,只不過當時的省茶司規模太龐大,行政上屬于代云南省政府管理茶葉事項,業務上統管云南全省茶葉。
云南省茶司志上記載,截至1993年,全省涉茶人口高達1700萬,而當時云南省人口也才4000多萬,加之普洱茶是當時茶葉公司的一個小品類,在茶葉公司內部不是受到特別的重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雖然外面的故事傳說越來越多,也仍然引發不了省公司的關注。而且,2000年之際,正是央企和地方企業斗法之際,如此一來,茶產業的失控以及宣傳上的誤區,成為可以理解之事。
只不過,市場是奇怪的,任何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一個事實:一個行業的成就,沒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沒有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市場就是這樣奇怪,把港臺大師推為普洱茶之神的事情卻屢屢發生。
以下為尹曉明先生的一段文字,可以說明一些當時的情況:
1988年慶祝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成立50周年大會上,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宋文庚所作報告摘錄發展到現在的內、外、邊銷紅茶、綠茶、普洱茶、花茶、緊壓茶5大類100多個花色品種,由主要供內銷到行銷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1973年開始自營出口茶葉以來,已經出口茶葉81萬擔,創匯累計達1億5千多萬美元。目前,全省已有25個年產茶葉一萬擔以上的縣。國營精制茶廠70座,省一級茶葉研究所1個,地區級茶科所2個,中等茶校4所,大學茶葉專業1個.
另據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記載,到1990年省茶司擁有的直屬機構包括個中心:一個云南省茶葉貿易中心(代管),一個辦事處:海南省?谑修k事處、一個經營部:廣州經營部,兩個開發公司:一深圳富華茶葉發展公司、中國香港云港茶葉有限公司,八個地(州)區22個縣支公司,三座茶廠:昆明茶廠、宜良茶廠、昆明荼葉拼配廠,五個荼苑樓館:昆明、大理、景洪和海南省三亞市茶苑樓館。另有派駐德國三利公司的代表。
上述機構的人員工資、勞動指標、業務領導及財權物權統屬省茶司體制。除貿易中心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以外,茶廠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經營部及分公司均實行單獨核算,省荼茶司統一匯總,5個茶苑樓館統歸省茶司直接管理。
鄒家駒大家都熟悉了,但還有一位很多人就不一定熟悉了。他是宋文庚,原中茶云南公司總理。他解放戰爭時期參軍,后轉業到國家體委,文革中被分配至云南公司,一直至1990年離休。宋老為云南茶葉,特別是爭取普洱茶自營出口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由此想到了那些為云南茶葉發展嘔心瀝血,貢獻出自己一生的前輩,其子女們有的現仍在茶葉戰線上工作。(品茗,咨詢可加微信:zssj77823456)如云南茶葉公司的譚自力、彭承鏗、王星銀等,昆明茶廠的陳培仁、吳啟英,下關茶廠的劉振明、馮炎培,勐海茶廠的唐慶陽、鄒炳良、盧國齡等。
上述這些茶葉前輩們大部分已離開我們了。今天普洱茶已發展成這么大的產業,云南省政府要求打造千億產業,我們不能不懷念這些前輩們不計個人利益,受盡千辛萬苦貢獻出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