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的茶葉分類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茶學院校教科書中的劃分,這是由已故茶學大家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主導的六大茶類劃分方法;另外一個是行政部門的劃分方法,這是由國家質檢總局主導的七大茶類劃分方法。茶學院校的六大茶類劃分方法,將茶葉劃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這種劃分的方法是一種知識的傳授。行政部門的七大茶類劃分方法,將茶葉劃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和再加工茶類,這種劃分方法是行政監督執法的依據。無論是六大茶類還是七大茶類,都將普洱茶列入黑茶類,由此引發了關于普洱茶學科定位和茶葉分類標準的探討。
2015年,9月22日,昆明創建世界茶樹原產地博物館暨普洱茶學科地位高峰論壇期間,專門發起了一個“普洱茶不是黑茶”的倡議,蘇芳華先生、周紅杰教授等眾多的專家和學者都簽名支持。倡議歸倡議,無論是修改現行教科書六大茶類,或者是現行行政部門七大茶類,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夠做到的,不管是否情愿,只要沒有最終修改成功,普洱茶仍然隸屬于黑茶類。
普洱茶的學科定位在行業間的爭論已久,至今仍未塵埃落定,原本是學術上探討的話題,如今正在向行業內外傳導。厘清普洱茶現在的學科定位,有助于看清楚未來普洱茶乃至茶葉分類的走向。
我們僅以行政部門制定的茶葉分類國家標準進行探討,這具有現實的意義。作為行政執法的依據,對此理解不透徹,普洱茶經營者有可能遭到來自行政部門的處罰。2014年6月9日發布,2014年10月27日實施的茶葉分類國家標準,用一句話來概括:“非?茖W,十分復雜!币2008年6月17日發布,2008年12月1日實施的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為依據,參照茶葉分類的國家標準,可以看得更清楚。盛易祥。
被普洱茶定義為原料的曬青毛茶屬于大葉種的曬青綠茶,這是它的科學屬性。曬青毛茶一旦緊壓成形之后,普洱茶的國家標準即認定它為普洱生茶,它屬于再加工茶類,確切的說屬于綠茶緊壓茶。曬青毛茶一旦經過渥堆發酵之后,普洱茶國家標準即認定它為普洱熟茶,散茶的熟茶屬于現在茶葉標準分類中真正意義上的黑茶;普洱熟茶的散茶緊壓成形之后,歸屬于再加工茶類,屬于黑茶緊壓茶。同屬普洱茶的名下,原料屬于綠茶類;生茶屬于綠茶緊壓茶;熟茶散茶屬于黑茶,緊壓成形后屬于黑茶緊壓茶。如此復雜的狀況,別說是普通的消費者,就連普洱茶從業者,恐怕真正弄清楚的也并不多見。
現行茶葉分類國家標準的分類原則明確地指出分類的原則是“以加工工藝、產品特性為主,結合茶樹品種、鮮葉原料、生產地域進行分類!逼斩桦m然在這個分類體系中被劃分在不同的類別,但并沒有超出這個范疇。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照教授針對普洱茶學科定位,從微生物學的角度進行了闡釋,認為無論生熟普洱茶都是以黑曲霉為主體的有益菌的作用下進行后發酵,提高品質,達到越陳越香,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是優質的黑茶。這完全可以看做是對現有茶葉分類原理上的補充。有趣的是,在“普洱茶不是黑茶”的倡議活動上,也看到了高照教授的簽名,原因則不得而知。
圍繞普洱茶是否屬于黑茶,是否應獨立于現行茶葉分類標準之外的爭論,在可以預見的范圍內,仍將繼續。在筆者看來,這不是問題的核心,最核心的問題在于現行的茶葉分類方法雖然十分科學但也非常復雜,這不符合中國人的認知。無論是教科書上六大茶類的劃分方法,還是行政部門七大茶類的劃分方法,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人們更好的認知茶。當認知的工具過分復雜的時候,是應當討論如何讓工具變得更為簡便好使。無論是現行普洱茶的二元分類法生茶與熟茶,還是坊間一直在用的三元分類法生茶、熟茶與老茶,都是為了更好的認知普洱茶。由普洱茶引發的學科定位以及茶葉分類的討論,如果最終能夠促成茶葉分類朝向更加簡便易行的方向發展,則善莫大焉!
當年開啟普洱茶健康保健功能科學認知新時代的法國艾米爾實驗報告,在文章的結尾引用了一句諺語:“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讓我們敞開胸懷,擁抱普洱時代吧。▓D文來源:普洱雜志,作者:馬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