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相關常識之九老茶收藏中的重要問題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相關常識之九老茶收藏中的重要問題

普洱茶投資收藏中利潤最高風險最大的就是老茶。從2000年到現在,十余年間,真的、存放好的、80年代以前的老茶漲價少的數十倍,多的上千倍。但是2000年以前的老茶中假的超過90%,存放得不好的超過80%。又真又好的還剩多少?貪便宜是普遍心態,玩收藏都想撿漏,古瓷器中撿漏的可能性萬分之一,因為古瓷中有陪葬之類。茶是食品,不會有陪葬。茶廠、茶農沒賣掉留下來的茶經06、07年普洱茶熱時搜刮后已經幾乎不可能還有。所以普洱茶老茶可以撿漏的可能性是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

同慶號
老茶收藏風險很大,假茶多,存放不好的多。以2000年為界,之前的老茶基本是幾大國營廠家生產,雖然包裝不復雜但作偽不難,因此收藏老茶首先不能被包裝上的文字所誘導、誤導。在1956年三大改造到90年代私營茶廠大量出現前,普洱茶只有幾大廠家生產,如果出現某某茶莊茶號的茶至少有50年以上的存期。存放50年以上的茶應該什么樣?正常的普洱茶存放50年就應該有50年以上的茶該有的湯色、滋味、葉底特征。

收藏老茶必須學會看正常老茶的干茶、滋味、葉底,尤其是葉底。也要學會看非正常老茶的干茶、葉底,還要會判斷非正常老茶的干茶、葉底的非正常是存放造成的還是人為做舊造成的。盛易祥。

罐裝假老茶

人為做舊老茶一是用渥堆熟茶,這種假老茶最多。近年市場上罐裝老茶多是這種。這個很好鑒別,因為渥堆熟茶是1973年之后的。另一種是采用輕度發酵方法,否則無法穿越幾十年的存儲變化。輕度發酵的茶,外型較完整,湯紅,苦澀降低,保留較多茶的活性,極容易誤認為老生茶,現在市面上的做假老茶多是用輕度發酵茶。輕度發酵主要有兩個途徑,是人為加水發酵,但發酵到三、四成就中止發酵。這種輕發酵茶表面上看色澤正常,但用手捏葉底是軟爛的。二是將毛茶散放在有一定濕度的地面,茶吸地面濕氣發生輕發酵。這種輕發酵茶的葉底中會夾雜黑色的葉和梗,這些黑色的葉梗用手捏是硬的。

“億兆豐”假老茶

“億兆豐”本來是清代的糕點品牌,假茶包裝上的印模是真的清代糕點印模。做假者利用了“滿漢茶食”中的“滿漢”和“茶”字作文章,做出了清代的假老茶“億兆豐”。其實“滿漢茶食,嘉湖絲點”已經充分說明是糕點不是茶葉!安枋场薄敖z點”就是喝茶時吃的糕點。

文革茶

文革茶也是臆造的,且不說文革時昆明是否有紅旗公社,“古樹普洱茶”就是假茶證據。古樹普洱茶的概念是90年代后才有的,文革時不會有。

12年老班章

90年代后期私營茶企大量出現,品牌變得復雜。收藏這個時期的茶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要注意品牌價值的選擇。

第二是要注意原料判斷,這個時期古樹茶概念開始流行。假古樹茶,半假古樹茶大量出現,而且存放數年后的古樹茶會因其山頭特征的逐漸改變加大了鑒別難度。

另外在原料鑒別方面還要注意幾點:

(1)07年茶市瘋狂下有外省小葉種拼壓到普洱茶中;

(2)有綠茶化的原料制成普洱茶,不利后期變化;

(3)要注意判斷倉儲好壞,倉儲不好的茶存下去升值空間不大。

要知道90年代以前的老茶是拼數量,因為90年代以前存茶不多。90年代之后是拼倉儲,因為普洱茶存量實在太多了。
 7581787_115057415173_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