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發展史之清朝皇室與普洱茶
2017年05月21日

普洱茶發展史之清朝皇室與普洱茶

產于云南的普洱茶,被稱為“能喝的古董”,以“越陳越香”的品質,及不可估量的養生價值,在中國茶文化界乃至全世界刮起一陣陣品茶旋風。今天,筆者將與大家分享有關清朝皇室與普洱茶的歷史淵源。

清王朝的祖先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游牧民族,以肉食為主,進入北京,成為帝王貴族,養尊處優,飲食都是山珍海味,較油膩。需要一種消化功能強的茶作為日常飲品,而普洱茶正好具備了這種特性。

普洱茶具有的解膩助消化的功效,深得帝王將相的青睞,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列入貢茶案冊,故有“普(洱)茶名重天下”、“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的歷史記載。盛易祥。

普洱茶作為皇家御用物而身價倍增,得到了貴族的追捧,成為貴族的養生茶。在皇室的倡導下,普洱茶脫胎換骨,飛上枝頭變鳳凰。

從“貢后方許民間販賣”到“士庶所用,皆普茶”,普洱茶走下神堂,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時間,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白丁布衣,都養成了喝普洱茶的習慣。

吐蕃對茶葉的大量需求,極大地刺激了云南的茶葉生產。清朝前期和中期(公元1660-1870年),普洱茶貿易進入了空前興盛時期,僅西雙版納的六大茶山,最高年產量就曾經達到八萬多擔。

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同意達賴喇嘛的要求在北勝洲(今永勝)建立茶葉市場。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清政府在麗江建立茶市。

云南當時幾乎家家種茶,戶戶賣茶,馬幫塞途,商旅擁擠。這些商人中,除了朝廷的貢茶官宦之外,還有印度、緬甸、柬埔寨等各地商人。每年至少有五萬匹馱馬來往穿梭于六大茶山之間。

相傳乾隆愛喝普洱茶,80多歲高齡禪位時,大臣諫言:“國不可一日無君!鼻〈鹪唬骸熬豢梢蝗諢o茶!鼻ζ斩璧溺姁,傳為千古佳話。

曾經伺候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的宮女金易、沈義玲在《宮女談往錄》一書中寫道:“老太后(慈禧)進屋坐在條山炕的東邊,敬茶的先敬上一盅普洱茶。老太后年事高了,正在冬季里,又剛吃完油膩食物,所以要喝普洱茶,圖的就是普洱茶又暖又能解油膩!

清朝末代皇帝傅儀在一次與老舍的對話中曾說:“夏喝龍井,冬喝普洱是清宮的生活習慣,當皇帝的都以喝普洱茶而求延年益壽!

清王朝每年收納的普洱貢茶,除了供清宮皇家飲用外,還分贈皇親國戚和臣子,同時,還經常用來賞賜和饋贈給蒙藏等少數民族的上層僧俗人物,也選作贈送外國使節的禮品茶,視為代表中國高級土特產的國禮。

普洱茶作為國禮扮演著禮品與商品的雙重角色。清朝每次贈送國禮,都由清朝廷“軍機處”逐人逐次開列詳細清單,呈送皇帝批閱后送出。

清皇室對普洱茶的喜好,奠基了普洱茶的歷史地位,使普洱茶成為世界聞名的茶飲。自此,普洱茶走出國界,走向世界,飄揚過海,將芳香留在了異國人的唇邊。(來源:51普洱網)
 A01357090-5.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