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文化 > 中茶的歷史丨與勐海茶廠剪不斷的淵源
2017年05月21日

中茶的歷史丨與勐海茶廠剪不斷的淵源

中茶是小編最喜歡的普洱茶品牌,注意,沒有之一。

理由很簡單,中茶不止是中國普洱茶的黃埔軍校,紅印更是印級茶的鼻祖,沒有它也許還有別的茶廠,但沒有中茶肯定沒有后來你耳熟能詳的那些茶廠。

老中茶人在制茶

再說這中茶的前身中國土產畜產云南茶葉進口公司,在51年有了中茶品牌,根據地選在昆明,昆明是云南首府,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按理說地利上占盡優勢——昆明茶廠那個嘜號“1”,南波萬還不說明問題么?可普洱茶這東西偏偏還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旗下的勐海茶廠在1952年搞出來一餅中茶紅印,而且賣的還相當不錯,59年的尾巴還鼓搗出個叫綠印的系列產品,在小編看來,印級餅雖然叫得響,大。灒┑拇笥∫菜闩月淞。

80年代紅印圓茶的包裝

歷史過于曲折,小編就不說車轱轆話了,老茶友對這段歷史都是如數家珍。我要說的是,窮山惡水未必有刁民,但一定有傳說。配方是誰的不重要,雖然歸屬權在中茶,但茶圈卻結結實實出了一個“勐海味”的說法。

顯然96年之后的昆明茶廠命運不算太好,為了活著接了一堆定制,其中有菁華有糟粕;1988年勐海方向,大益呱呱落地,到99年也遭遇前輩的尷尬開始外接訂單,但明顯好運多了,05年給福今做了大白菜、孔雀班章。福今日后更是孕育了今大福就不再過多敘述。盛易祥。

勐海茶廠正門

很多人說大益牛逼,好茶一餅接一餅,紅印作為圓茶的老祖宗確實該拿出來吹吹,但那歸根當然是中茶的勐海廠,大白菜難道不是何氏兄弟首創的么,有些光不能瞎沾。話說回來大益當然牛逼,改制早,迎合市場快,經營管理與時俱進。中茶這個嘜號“1”棍子立得早,但運氣實在差。

一提到中茶歷史又是洋洋灑灑一堆感慨,差點跑題,小編重點強調這款大紅印的原因很簡單——它要漲了,而且會漲到天花板上。

我給各位分析下,理由有三。(絕對不是胡謅,股票分析師都是放屁就沒這職業了)

理由一:

小編昨天看到一篇新聞,中糧斥資千億助力云南茶葉發展(這1000億也是注水的老母豬),中茶80年后重回勐海設廠。注意:重回勐海。這是從昆明打到大益的根據地來了。中茶憑啥這么做呢,官方說法是勐海是普洱茶圣地,認領了2000棵古樹過了歐盟有機認證要做點認真的事。小編私以為中茶這個老大哥見到大益這些年混得分生水起這是要沾“勐海的光”來了,您還別說不要臉,知恥而后勇我認為沒錯。以后再看到類似7582這種嘜號,擦亮眼睛那不一定就是“大有益”家的東西。一旦,靠技術起家的技術員也要玩情懷了,那身價肯定看漲,這波強勢入主勐海,我看好中茶。

又是古樹又是有機,中茶的大白菜還會遠嗎?

理由二:

2015大紅印貨源一直緊張,沒有按照中茶的以往尿性為這款產品背書(看看黃印上碩大的臻品黃印字樣,生怕別人不知道是好東西),破天荒用了雙層棉紙包裝(用金星的話說,呦,小丫頭片子還有兩幅面孔呢)

外層圖案為當年老中茶的新聞報道;里層棉紙則是80年代經典紅印的印刷包裝,還是熟悉的顏色還是原來的配方,這么搞有點讓別家茶廠認祖歸宗的意思。當然,這紅印資歷多老就不用說了,中茶只在2015年的紅印上玩了這么一手,16年的小弟藍印之后干脆就不產了,你說稀缺不?

有了中糧這個親爹的中茶,為了找平衡,亮出這么一餅,是真的打算讓所有友商都跪下叫它爸爸。

從市場存量和此茶的定位來看,這很可能是最后一批嘜號1的復刻大紅印。(以后的復刻能料到是新勐海廠作品)

最后談談這批15年大紅印的包裝,畢竟這也是收藏價值的一部分。上面簡單說了幾點,有個重點不能忽視:1951年中茶公司在《解放日報》、《大公報》上公開征集商標。華東公司的職工曹承煦設計的八個紅色的“中”字組成圓圈,中間是綠色的“茶”字的圖案被選中,當年底注冊使用,就是著名的中茶牌“八中”商標!凹t印”中間的“茶”字由注冊的綠色變成紅色,并不是因為特別的含義,鄒家駒說,他專門到勐?h調查過,是因為當時縣里只有一個小印刷廠,一次印不出兩種顏色來,為了圖方便就都印成了紅色。云南偏遠,這種違反注冊規定的包裝一直使用到中茶公司北京的人來,才得以糾正。你看看這大紅印是不是連當年的錯誤都復刻了?管你藍印、黃印還是別人家的金印,我還就一紅到底了。當年那家印刷廠肯定早倒閉了,但中茶還活著,大紅印還活著,而且看態勢還會活得越來越好。
 alim1981.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