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趕到革登茶區新發寨的時候已經是上午10:45,這是當天的第一站,下著雨,微寒,我們就在主人陳有權家門口的空地喝茶、交流,一張樹根雕刻的茶臺和細雨也很搭配。
陳有權今年83歲(1936年出生),他說新發寨屬于彝族村寨,祖輩是江西人,因為當時抓壯丁,于是選擇逃難到此,這里消息不靈通,官府找不到他們,但現在他們也不會說彝族話。革登茶區包括新發寨、新酒坊和直蚌,土壤主要是紅土壤和黑土壤,他特意強調安樂村屬于莽枝茶山,土壤屬于白巖砂。
陳有權家的古茶樹不多,100畝不到,可能七八十畝,并且不連片,是分散的;總共有三塊,其中兩塊是當時的生產隊分給的,另外一塊是自己開荒得到的,當時的政策是誰開荒誰享受,于是通過汗水的付出,原先森林中原有的茶樹就歸自己家了。
1949年后,尖子茶是3元一公斤(干毛茶),差一點的是1.5元左右一公斤。他說一等茶就是尖子茶,即芽頭;二等茶是一芽二葉,能賣到2.5元;三等就是比較差的,只能賣到0.5元。而在1953—1954年成立公司收茶時,一頭大水牛的價格也只是幾十塊錢,F在,當地只分古樹茶和小樹茶,2018年春茶,古樹茶400元一公斤鮮葉;古樹單株的價格則比較高,800—1000元一公斤鮮葉,一棵古茶樹大概能采摘10公斤左右的鮮葉;小樹茶的鮮葉在50—60元一公斤,干茶是300元一公斤;而谷花茶則便宜很多,小樹茶是10—20元一公斤鮮葉。
陳有權補充說,當地在鮮葉環節時就會進行分揀,炒茶時尖子茶與其它級別的茶要分開炒;小樹茶的鮮葉茶梗要長一些,曬干后,古樹茶的茶更偏圓一些,而小樹茶的茶梗偏扁一些。盛易祥。
陳有權有七個子女,當天接待我們的是其中的一個兒子——陳林。陳林排行老七,是最小的那個,說哥哥、姐姐們都在單位,他自己畢業于西雙版納師范學院、現在的職業技術學院,在外面工作了十年,后來回到新發寨做茶,同時也方便照顧老人。我問是兄長、姐姐的收入高還是他現在做茶的收入高,他笑著說差不多。
當天的第二站是去看革登的古茶園,二爬、唐偉帶我們往大山里走,越野車在群山里穿行;車無法再往深處行駛,就選擇徒步,最后弄得我完全沒有了方向感,只知道跟著走就行了——好像也沒有退路。
來源:時光云南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