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條索
在看到一款產品的介紹時,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字眼:條索緊結、條索勻整、條索肥壯、條索油潤、條型優美、條索顯毫等等!這樣的字眼似乎在向我們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緊結、勻整、肥壯、油潤、(條型)優美、顯毫的條索便是好條索!
首先,這里所說的條索知識普洱茶的曬青毛茶原料!條索即是干茶,干茶的外形與普洱茶自身的原料、工藝之間有著十分重要的聯系!普洱茶的條索外形上區分主要有三種:緊條、中拋條、拋棄條。
形成原因
條索形狀不一,主要原因來自曬青工藝中的殺青和揉捻,揉捻程度和力度不同所致,或殺青溫度和時間掌控不同所致。如今大部分炒茶師傅都會在炒制的過程中“做形”,讓條索外觀更好看。三種條索的不一,也導致了茶品內質特征的不同!
緊條
緊條,顧名思義就是條索緊實。嫩度較高者條索緊細,嫩度適中者條索緊直,嫩度差者條索粗壯結實。緊條茶在加工時揉捻充分,(炒茶工的力度和揉捻方法也很大關系)茶箐細胞破碎較重,葉綠素(茶汁)捻出多,曬干茶色澤較深,多為墨綠或深綠,內質滋味濃強,香氣揚,春茶清香悅,青草氣弱,湯色濃,為青綠或黃綠,色度明。從三項因子角度來說,有苦底,澀稍收斂,濃強鮮爽顯,香氣揚,三者和諧。缺點:干茶色澤會偏深,顯毫度稍差,溶解出湯過快。
中拋條
條索壯碩。揉捻適中,細胞破碎一般,干茶色澤青綠或黃綠,較顯毫,綠條白芽或黃條白芽,內質滋味濃,香氣顯,有青草氣,湯色欠濃,青綠,色度明、透亮。三項因子,有苦底,澀顯,鮮爽方面,清明,香氣悠,三者和諧尚可。缺點:略顯澀。中拋條茶是兼顧了外形與內質的選擇,內外皆秀。一般普洱茶都以中泡條居多,適合壓制。
拋條
條索松拋。揉捻輕,細胞破碎少,茶色澤翠嫩,顯毫,內質滋味欠濃,香氣低,青草氣重,湯色淺,嫩綠或嫩黃綠,色度弱,透亮,賣相好。但這樣苦澀味相對重些,不適合壓坨,F大樹茶的流行,給人假像:條索肥壯就是大樹茶,似乎拋條就是大樹茶,條細,芽小就是小樹茶,其實不盡然。
餅茶:
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是古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加上外包裝用的筍皮剛好2.5公斤,同時也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沱茶:
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至5克
磚茶:
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至1000克居多,制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于運送。盛易祥。
金瓜貢茶:
壓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百斤均有
金菇緊茶:
壓制成香菇狀的普洱茶,重量一般在250克之間
柱茶:
壓制成長柱狀的普洱茶啊,在用竹片或荀殼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七子餅:
圓形的茶餅通常七餅包裝成一提,所以稱為七子餅,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
小沱茶:
圓形的沱茶,時尚攜帶,網絡最為流傳
老茶頭:
老茶頭,也叫自然沱,是曬青毛茶中比較肥嫩的芽葉,由于嫩度高,果膠含量較高,在熟茶的漫堆發酵過程中,自然卷曲或糾結成塊,形成了茶頭。
散普洱茶:
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制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綜述
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條索不同原因一
同一山頭同一寨子不同人,由于揉捻程度、殺青程度的不一,也會形成中拋條、緊條、和拋條等不一樣的條索!因為品種、采摘習慣、工藝等因素,不少地方的大樹茶,條細芽小,比如景邁、那卡。而有些地方的小樹茶或臺地茶,葉大芽粗,條索肥碩。因此對于一個茶區的茶葉品種、制茶習慣、采摘方式、傳統工藝了解足夠的話,對條索的鑒定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傳統角度
當然從傳統的角度來說,緊條茶最佳,過去傳統曬青工藝,甚至在曬青過程中有‘理條復揉’的工藝,但有損耗;其實干茶是以緊條與中拋條為好,不建議做成拋條茶。拋條與緊條在存放變化問題上,緊條茶更容易變化,滋味也更豐富,出湯快;追求味為上的,緊條茶更好。拋條茶,外形粗曠,有型,出湯慢,也有人喜歡,滋味風格就與緊條茶不同。
后續變化上,緊條茶,變化快,容易出花果香;拋條茶,變化慢些,滋味香型從青草味向花草型(原野香)轉化。普洱茶的條索‘緊結肥大’指的是:緊條型、泡開后葉片肥大的才是最好的雨前古樹茶!
很多人選購普洱茶時,認為條索肥大、緊結勻整的一定是古樹茶,其實這是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其實單靠干茶外觀很難鑒別.
普洱茶愛好者請加本站客服微信號:18183548350
2017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