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新聞 > 小罐茶成就大夢想 杜國楹展現非凡智慧與魄力
2017年05月21日

小罐茶成就大夢想 杜國楹展現非凡智慧與魄力

中國網8月5日訊 喝茶的經歷人人都有過,但是如果提到何為好茶,很多人便會一時語塞,這不僅是消費者對茶認識不夠深入的問題,更是茶葉市場始終未給出一個明確的標準來定義好茶。杜國楹打造的小罐茶的出現,以全新的方式定義中國茶,讓消費者知曉選茶標準。

茶,是一片神奇的樹葉。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時間長河當中,這一片葉子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為不同的原因變成了不同的茶。最重要的是,中國茶是意外的發現,那么茶是如何被發現的?

紅茶

在福建的桐木關地區,因為戰爭的原因,當時的綠茶做好之后沒有來得及打理,回來之后發現原來綠茶變成了今天所謂的紅茶的原形,舍不得丟掉,嘗試用火烘焙一下,結果喝起來味道也不錯,便成了的紅茶。

烏龍茶

搖青工藝是如何被發現的呢?是因為采茶工過去采茶時都背個竹簍,在山上下山、來回晃動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特殊的香氣,這就是烏龍茶的搖青工藝,同樣是意外的發現。

普洱茶

普洱茶在歷史上就是綠茶餅子,為了進藏區和牧區時方便運輸,將綠茶壓成茶餅。但在運輸和后期儲藏的過程中,發生了化學反應,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年份茶、熟茶。

所以,中國茶是意外的發現。同時,茶也是生活方式的記錄。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喝抹茶,這是我們唐宋時期傳到日本的喝法,中國人今天的沖泡方式是明代開始的。最早茶是煮的,就像煮蔬菜粥一樣,可以加鹽、調料、米煮著喝。我們今天的沖泡方式,在歷史上過去幾千年當中,也不斷地在發生變化。如今全球有幾種比較重要的嘗法:英式的下午茶、日本的抹茶道、中國的功夫茶,這是幾大流派。

中國茶的問題是什么

在中國茶行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七萬茶企不敵一個立頓。中國是茶葉的故鄉,中國茶葉這個品類、這個市場,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說常識問題,老百姓一般提起茶的時候,除了口糧茶、非常低端的茶之外,在老百姓的腦中沒有清晰的價格認知,企業沒有強勢的產品品牌,投資者、整個金融行業、整個資本,跟茶行業接觸幾乎是零。

那么,茶在中國年輕人心目當中是什么?

第一個就是土,喝茶這事太low了。第二個在辦公室里,80后、90后誰端個茶杯進辦公室了,就覺得這人老了。一說喝茶這件事都望而卻步,為什么?啰嗦、太“事兒”,還有茶價格是暈的,當然天價茶也是層出不窮。盛易祥。

關于品牌認知問題,我們說西湖龍井,西湖是誰的?西湖是浙江的。龍井是誰的?龍井是浙江省政府的。都是產品品牌和品類品牌,沒有真正的企業,沒有強勢的產品品牌。云南的普洱、武夷山的大紅袍、安西的鐵觀音都不是產品品牌,而是品類品牌和產地品牌。

中國茶行業目前是360億的市場,但這個行業的前一百名不足市場份額的10%,還處于一個極度分散的狀態。小罐茶想做的是一個現代派的中國茶,它的整個設計思維和傳統茶有什么區別呢?

所有茶葉的消費,無非不過這三個場景:買、喝、送!皼]有標準”是買的時候最大的困惑。到了茶城和茶葉市場,你不知道五百的、五千的、五萬的哪個性價比更高,也不知道哪個更適合自己。喝的時候還是比較復雜,送的時候最大的困惑時“沒有價格”,當你對禮品做品牌選擇的時候,它們大多數都有清晰的價格標簽,但茶在這方面是比較弱的。針對這三個問題,我們從產品的設計開始解決。

我們中國人在泡茶的時候,常常手抓一把往杯子里放,這是一個很不衛生、不講究的行為,但大家都司空見慣了。我們試圖去創造一個更好的包裝方式,便攜、衛生的同時更易于保存。經過一年的反復實驗后,我們將每罐撕開的力量固定在18個牛頓,拉力、開啟力都恰到好處。

過去最大的困惑是茶葉成本,到底如何鑒別茶?大概跑了四年之后,我總結了判斷茶的三個要素:

第一,產地的稀缺性。今天云南普洱的老班章炒得很火,老班章那個村制的一定是貴的,隔壁村的就便宜很多。

第二,采摘的標準。是一芽一葉還是一芽兩葉,芽和葉的齊整程度對成本的影響也非常之大。同樣的農民、土地、管理和采摘,產量不同茶葉的成本差距達到幾倍。

第三,工藝的復雜程度。綠茶的傳統制作技藝是相對簡單的,經過幾個的炒制過程就可以,但是烏龍茶后期的焙火工藝就非常復雜了。我們五月份做完茶,到九月份才能上市。因為每個月要焙一次火,焙完火要進倉退火,這樣反復三、四次才可以上市,工藝不同,成本也會發生變化。

相信,在未來的時間里,小罐茶將繼續創新,用全新的方式讓人們深入的了解茶葉,品辨茶葉,真正喝到大師級的優質茶飲。杜國楹所帶來的現代派中國茶,也會讓世界人重新認識中國茶葉,了解中國茶文化。(通訊員 劉敏)
 1321411671293.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