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友:一生和球 。他收到的茶樣是7號,他在微信跟我講的很簡單,感覺像是布朗山產區,類似老曼娥。
答:其實他猜的差不多。給他的茶樣是班盆古樹,班盆今年茶價特別貴,2016年大古樹大概是1800左右,今年最夸張的時候直接翻倍了。為何今年翻倍?因為今年老班章翻倍了,很多茶是直接運到村里當老班章賣的。
布朗山系的茶,其實比較容易判斷。老曼娥、老班章、新班章、還有賀開、班盆這些地區口感其實是有他一致的傳承的?嘀,味道烈,回甘久,口感就是大家喜歡說的霸氣的口感。
但是這些山頭其實還是有細微區別的?赡艽蟛糠植栌涯芡ㄟ^一杯茶判斷是布朗山系的,但是應該很少的人能夠更進一步猜測出其中的山頭。
我也不會。
(2)茶友:老孔 。他收到的茶樣是6號,他在微信給我打了一段字。
干茶是散茶,條索清晰細長,嗅上去有股清甜氣息。紫砂壺沖泡,第一泡7秒出湯,茶湯清澈,香氣內斂,苦澀輕,澀略重,化開很快。
3-6泡香氣始終不算高揚,湯水不算醇厚,較柔和,層次感尚可,口腔略有清涼感,回甘明顯。感覺是勐庫西半山的茶,大戶賽或者懂過。
他這款茶其實不是勐庫西半山的,是無量山小古德的茶。
勐庫根據南勐河,分為西半山跟東半山。西半山的茶一直比東半山貴,但是其實西半山日照條件不如東半山。西半山的茶有苦澀,味道會比東半山重點,但好像冰島是一個特別例子,苦澀很少。勐庫西半山的茶典型的有冰島、小戶賽。
東半山的茶有部分是藤條茶,糯壩跟那蕉都是藤條茶,東半山的口感其實比較輕,許多人喜歡從東半山找茶來冒充冰島。東半山比較著名的就是糯伍了,其他的還有壩糯名氣稍微大點,現在歸冰島大村。
無量山的茶其實跟勐庫的茶差別還是有點的。勐庫茶是出名的大葉種,勐庫大葉種,勐庫茶的茶底一看葉子都會很大,很肥。無量山那邊的葉底相對沒有那么大,接近中葉種的感覺。
無量山小古德這款茶別人給我的成本大概是200多一公斤。
其他方面的差別我說不好,不多說了。
(3)茶友:求精心 。他收到的茶樣是10號。點評:
開袋香氣撲鼻,條索細嫩,毫毛必現。取7克放入紫砂壺,90度水浸泡,7秒出湯。茶底略有黑點,茶湯干凈靚麗,香氣足!入口有輕微苦澀,咽下后一股清涼感覺自唇,舌喉直至胃,似薄荷葉的感覺!然后自舌根兩側開始,甘甜感遍布整個口腔,杯底有清淡花蜜香氣,唯一不足略顯單薄,后期轉化后應該會更好,5泡口感變化不大,其后延長至15秒出湯,苦澀感漸去,清涼感依舊,9泡后漸有水味?傮w回甘生津感覺不錯,特別是清涼感印象深刻!
他這款茶沒有猜最終的產地跟價格。實際上,換了我來猜 ,我也猜不出。這款茶是大古樹,來自瀾滄縣上允鎮那邊。盛易祥。
瀾滄其實最著名的是景邁山,其他的就很少有名氣大的山頭。這款茶其實是好茶,美中不足的就是價格太高了,對于我來說。這茶成本大概2000左右一公斤。
云南有無數的像上允鎮這種小鎮,然后鎮上有十幾二十個山頭,即使是經常跑茶山的,也猜不出山頭的。
(4)茶友:孫尅 3號茶樣
點評:葉底有花香,泡出來的滋味清淡,不知道是茶葉本身的原因還是炒制的手法,水味比較重,看葉梗比較粗長,感覺是雨水茶。
哪個山頭的喝不太出來,味道比較中性,苦甜適中,是小樹茶。不過泡到后面第五到七八泡慢慢有起色。感覺茶湯不厚實,軟綿綿的。
3號茶其實不是雨水茶,雨水茶基本上現在才開始有。這款茶其實是勐海茶里的異類,南糯山的拔瑪。
它的味道不苦不澀,很香甜。咋一喝很容易以為是易武的茶或者勐庫東半山的茶,非常柔和。跟十公里之外的布朗山系的茶呈現出兩種極端,布朗山系的茶猛烈,拔瑪顯得非常柔和。
以上基本是茶友發回來的反饋。實際上,我想表達的是,即使在茶葉市場浸淫好多年的人,即使是茶農,要這些人去喝一款茶,去判斷山頭跟樹齡,其實都很難。
對我來說,同一個地區的春茶跟秋茶給我比較著喝,我大概有80%的幾率能分出春秋差。但就給我一個茶,要我分春秋茶,我估計只有60%的幾率能猜出來春秋茶。
古樹小樹同樣如此,若是非出名地區的大古樹跟名山頭的小樹來混著喝,混淆性更大。相同山頭的古樹茶肯定比小樹茶更耐泡,但是若是不同山頭,則不一定了。因為這就涉及到土壤,陽光等很多因素的考量。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問題。掌柜的,你喝茶那么弱,你是如何賣茶的呀?
這不矛盾呀。一泡茶,我喝不出山頭,喝不出樹齡。但是我能喝的出什么價格才是合理的價格呀。
好比我心里有一桿秤,這桿秤準不準取決于我這些年喝過茶,累積的經驗。然后我通過口感、市場兩個維度去判斷這款茶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