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曬青毛茶
這個問題實則涉及到普洱茶制作工藝的一個環節——曬青。
指日光干燥,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普洱茶是曬青毛茶,也是由此。
曬青工藝現在也有很多講究:
第一:盡量離開地面80~100厘米,在專門搭架的架子上曬干。
第二:曬青毛茶的曬干,最好使用“分段曬干”:揉捻成條的茶胚,含水量約58~60%,在曬青初始時的第一階段,主要以走失水份為目的。
所以,應“薄攤快曬”,厚度在一厘米左右,待表層茶胚色澤變為墨綠(暗綠)時,翻動一次,繼續曬干。
待到用手輕輕觸壓茶胚表面,有刺手感,折條彎而不斷時,茶胚含水量約15-20%,俗稱“八成干”,進入曬青的第二階段,其目的是“促醇退澀”、“除苦提香”。
此時,應厚攤慢曬,厚度可達4~5厘米(2~3簸箕合并曬),既利用部分“濕熱作用”除去部分苦澀味,促進滋味的醇和。
又要延長曬青時間,厚攤(此時已不會悶黃了)曬到足干(折梗即斷),發展“日曬味”,形成獨特的曬青毛茶品質風格。
2.太陽味
這里的日曬味就是“太陽味”,就是在這個曬青的過程中產生的。
太陽曬干,溫度相對沒有機器的那么高,時間較長,能較多的保留鮮葉的天然物質,有利于普洱茶物質轉化。制成的茶滋味濃厚,且帶有一股日曬特有的味道。
我們知道曬過的被子給人得感覺是很好的,在春茶中,太陽直接曬干的茶,就會微微給人這樣的氣息,就是我們俗稱的“太陽味”。
類似清鮮味和青草味的自然味道,但整體感覺比較難以形容。
當然如果成品茶如果經過直接的光線照射,也會將太陽的味道帶進茶中。只不過這種情況下陽光會破壞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而產生變質,此時的味道稱之為“日光臭”。
說得玄乎一點,自然條件下的干燥茶葉是吸收了天地間的精華,充分與自然接觸,形成了獨特的曬青普洱茶味。
3.曬棚茶
曬棚:即透明瓦棚做得一種叫做曬棚的東西,在里面悶干的普洱茶。這些曬棚基本就是一些塑料的、簡陋的瓦棚。
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茶農是用竹子或者木頭搭起來的龍骨撐起塑料薄膜,作用就是避雨。盛易祥普洱茶。
云南古茶山,整個古茶園是圍繞瀾滄江流域的,整個流域有旱季有雨季。比如春茶,就屬于在旱季,這個時候,我們就完全可以把待曬干的茶葉放在簸箕里,在太陽下直接曬干。
但是在雨季,以及秋天的前半部分,茶山的雨是非常多的,幾乎每天都有。
以前的云南古茶山,雨水茶、秋茶品質很糟糕的,湯水渾濁有異味等等。實際就是因為下雨就把待曬干的茶葉收進家中,形成一定的陰干,并且可能造成半烘干的情況,對普洱茶的本質損害較大。
并且在茶農家中,本身就存在一些生活的味道,會對茶葉造成污染,所以異味比較多。干燥時間長,并在這個陰干的過程中、曬的過程中,有產生了一些發酵,甚至是變質。
近些年有地方政府還有茶農本身發起,大規模的開始改造自己的初制環境,尤其以曬棚為主。
4.曬棚的作用
曬棚的出現,很好的作用就是避雨,并縮短了一個陰干的時間。
曬棚當中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能使茶快速曬干,同時不會吸附茶農家里面的一些生活異味、生活氣息和煙味。
茶農收入與茶有關,曬棚避免了初制環境中造成茶葉變質的一些情況,對整個產業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把整個地區以前參差不齊的品質,以及規模較小的初制所的茶的平均水平往上抬了。
5.曬棚茶與陽光直射茶的差異
一部分從業者認為:是曬棚會減少紫外線的直接照射,少了干燥過程當中太陽對它的照射產生的一些作用,會減少太陽味兒,會減少香氣,會減少鮮爽度。
甚至影響曬青茶的一個后轉化的作用。
也有認為:陽光的日曬干燥,起作用的主要是陽光中的紅外光譜,它通過照射茶葉提升茶葉的溫度達到干燥的作用。保留陽光中的紅外光合作用的同時盡量減少紫外線對茶品的破壞,是毛茶干燥工序的要義。
透光曬棚,遮蔽部分紫外線,又可讓紅外光線提溫,達到高品質。
曬棚茶和陽光直射的茶,具體有多大差異,并沒有科學嚴謹的證明去論證。
從口感上看,是有一些輕微差異,但是實際差異不大。因為從初制、炒制、揉捻,整個過程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在干燥環節時間長短的一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