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傣族的喃咪茶,布朗族的土罐茶,基諾族的涼拌茶,拉祜族的竹筒茶……在這塊理想而神奇的樂土上,花式飲茶習俗令人著迷。
6月30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會在昆明雄達茶城展開,這次茶會的主題是少數民族文化與茶文化的融合與推廣。來自全國各地的普洱茶愛好者參加了本次活動。茶會上主辦方芒嘎拉茶廠為大家帶來了地道的傣族竹筒烤茶,和傣族迎賓舞,大家就如何將少數民族文化與茶文化的有機融合與推廣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普洱茶文化的研究離不開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
趙娟(茶業復興主持人):今天很難得在昆明感受到這樣原汁原味的烤茶表演和歡快動人的傣族迎賓舞,而且品嘗到了從西雙版納空運過來的新鮮竹子裝的普洱茶,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了傣族風情。非常感謝芒嘎拉為我們帶來的表演。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少數民族與茶,剛剛我們看到的傣族是非常少數民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在普洱茶的盛產地西雙版納也是以傣族居多,楊麗萍被大家熟知也是傣族的孔雀舞。
說到少數民族與茶的關系,其實茶的發現、馴化、利用以及如今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都與少數民族分不開!安璩鲢y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边@是和茶有關最早的記載,其中蒙舍就是彝族,他們在普洱這個地方發現了茶。少數民族將茶馴化后被利用,從藥用到飲用到食用,再慢慢被世界熟知。
大家知道,在南糯山有一片古茶園,那一片的古茶樹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怎么算出來的呢?當時也是根據當地愛伲族人族譜的記載,有56代傳人了,按每代20年記載,確實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梢哉f普洱茶的文化歷史就是一本少數民族的文化歷史。
今天我們來到芒嘎拉,芒嘎拉是什么意思呢?芒嘎拉出自傣族佛經《大吉祥經》,有“吉祥幸!被颉凹槿缫狻钡囊馑,在承載傣族文化歷史的貝葉經中就有芒嘎拉的記載,且在佛家中都會在人名字或事物的前面加“芒嘎拉”,這是對人或事物的祝福。從2004年創立品牌至今,一直走的就是少數民族文化路線。
周重林(茶業復興創始人):我是第一次在雄達茶城看到有這樣原汁原味的傣族表演。有一個這樣的空間看一場來自少數民族的表演,非常難得。
傣族是少數民族中最親民的民族,一個是因為和水有關,還有一個就是舞蹈。為什么楊麗萍選擇傣族孔雀舞?很多人選擇少數民族也會選擇傣族做代表,感覺很輕盈。
傣族和茶有深遠的關系,傣語里面稱茶為“臘”,很多民族也是稱“臘”,所以研究認為傣族是最早飲用茶的民族,所以你在一個民族中會發現很多了不起的東西。
覃延佳(云南大學副教授):今天非常激動,激動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我也是壯族人,在昆明遇到壯族的茶友不多,所以非常激動;第二個我和傣族這個民族也是非常有淵源的,傣族和壯族是壯族的兩個分支,是很相近的民族,我在云南去的最多地區就是傣族地區,能感受到當地有很多習俗和我們是一樣的;第三個激動的是,我在云大民族學工作,經常到少數民族的村寨做田野調查,所以對少數民族的生計、文化都非常關注,剛才聽到介紹說班總會說很多方言,就覺得他非常適合來做客座教授,因為很多老師是漢族的沒辦法懂當地語言,所以班總的溝通肯定沒問題了。
在云南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文化都走到了歷史新的關口,我們如何把原產地的精神融入產品中,塑造新的品牌價值?這是未來茶人最關注的事情。但是想法是這樣,能做的好卻很難。像班總這樣常年在茶山,了解當地文化,融入到產品的考量范圍更加體系化非常難得。
云南有25個少數民族,比較具有文化、標志性的,傣族算是其中一個。我負責過一個項目——傣族象腳鼓傳統工藝影像志,其實象腳鼓、傣味、潑水節都是傣族的標志,如何較好地呈現出來?怎么樣把茶凸顯出來?這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
精品普洱茶來自于少數民族的傳承與發展
周重林(茶業復興創始人):茶的精神是什么?中華民族的茶文化為什么偉大?體現在哪里?就是剛剛體現在剛剛的茶藝里。竹筒茶、罐罐茶,代代遺傳到現在。轉一圈才發現,我們尋找的東西都在原產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類學家研究的重點都放在茶山里。
茶的形式和語言,都受到傣族很大的影響。傣族還有一個非常厲害,就是將茶葉做成貿易,占據了交通要道,也善于經營。我在布朗山,遇見一個傣族老太太會八種方言,他們要做生意沒有辦法,所以很多傣族女性都會講很多方言,學不好就做不好生意。所以這樣語言的交互性在茶馬古道中很常見。我們坐下來喝茶,對我這樣的研究者來說,少數民族是多面性的,不只是簡單的一泡茶,有很多的遺產和遐想空間。
班漢鋒(芒嘎拉品牌的創始人):云南大葉種茶主要分布滇西南,絕大部分茶樹資源掌握在少數民族同胞的手中。茶農自古以來食茶養生、飲茶解渴,各民族對茶葉的管理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見解,值得我們借鑒和傳承。所以芒嘎拉對少數民族的制茶技藝進行了學習、吸納和優化,最終形成據有傳統少數民族特色,又具有科學安全生產的民族品牌。盛易祥。
覃延佳(云南大學副教授):企業考慮得更多的可能是產品的塑造,作為學校里的教師和文化研究者,我們也很關注如何把少數民族的文化體系產業化,而不是口號。大家都在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茶是連通世界重要的飲品,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空間。
芒嘎拉模式:少數民族文化與普洱茶文化的有機融合與推廣
趙娟(茶業復興的主持人):剛剛覃老師講到了壯族和傣族的淵源,我們的班總是壯族,他的愛人就是傣族,這就是少數民族結合最好的例子。芒嘎拉作為一個茶企品牌,本身就是少數民族文化與茶文化的融合。
班漢鋒(芒嘎拉品牌創始人):首先,我來自農村,也是少數民族,我是壯族,我喜歡茶追求大自然,純天然的東西,在我尋茶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布朗族、拉祜族、僾伲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茶農他們的樸實、他們的艱辛、他們的善良讓我慢慢的、深深地喜歡上了少數民族的文化,現在,我會說很多少數民族的語言,會唱很多少數民族的歌,我跟少數民族兄弟同吃同住,我們之間有很多很多難以忘懷的故事,我跟他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愿意盡自己畢身的努力將少數民族的茶和文化傳播出去。
覃延佳(云南大學副教授):講茶我比較慚愧,因為接觸的時間也比較晚。聽了這么多人喝茶的故事,我有個思路,以前做茶產業是做優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