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新聞 > 看懂這篇文章,十有八九掌握茶行業
2017年05月21日

看懂這篇文章,十有八九掌握茶行業

1.消費者如何看待茶

很多時候在超市拿起一瓶飲料,會問自己這是不是茶?雖然包裝上可能寫著茶,就像很多人覺得奶茶,也是茶的一種。其實去茶鋪,或在自家喝茶,泡上一壺好茶,我們覺得這樣才是茶。

所以,茶飲料其實是以模擬茶口感生產的飲料,并非是茶,而是飲料。

奶茶,屬于高熱量垃圾食品,屬于調和型奶制品飲料,只是添加了茶作為輔料,也是飲料。

茶,從采摘到制成茶葉,不添加其他任何輔料,成茶沸水沖泡即飲,自然而然。

在消費者眼中,但凡帶茶的飲品,都是茶的分支,這是對茶錯誤的理解,也是對茶不尊重的表現。

2.對于茶的理解,形成三層次金字塔

對于茶的理解,在國內形成了一個金字塔的圖形,通常越往金字塔底層,茶葉的品質就越差,反過來茶的品質則越高。對于瓶裝茶飲品,用戶基數大,年輕人居多,中間層面,精粹的茶調飲,屬于青年的市場,而頂層就是傳統泡飲茶。盛易祥。

3.分析三個茶飲品現象

瓶裝茶飲料:從中國茶的價值觀來看,瓶裝茶的價值較低,加工原料的茶等級較低,原料一般低于30元每公斤,成本控制嚴格。通常瓶裝茶飲料茶企,企業規模大,用戶量大,產品毛利低,從90年代開始用戶開發,千禧年告訴發展,到現在基本暫停增長,現在的用戶高度集中在某個階段,并且停止增長。

調飲型茶:過去技術不到位,所以不存在,隨著新型調配技術的出現,各種例如:喜茶、貢茶、抹茶、奈雪差就慢慢開始出現,屬于簡約時尚型的茶文化集合體。增長模式由年輕人和青年人快速集結,毛利高,目前還在快速增長中。

傳統泡飲茶:無論是拿蓋碗、壺、杯子來泡茶,其價值模型相對較高,效率模型和集約化程度較低,甚至會單株采制,例如鳳凰單叢,單叢即單株采制。雖產品屬性是農產品,但從文化角度來講,有較高的議價能力。從用戶存量來講,存量和基礎大卻高度分散,呈現出緩慢增長。

4.三個現象有什么關系?

第一象限瓶裝茶飲,主要考察茶多酚含量,只要指數到達就可以稱為茶飲。它用模擬的方法,用工業香精和糖來平衡茶的苦澀。

第二象限現萃調飲茶,通過添加牛奶、芝士、果糖等營養物,使得茶的味道平衡,更容易喝懂。

第三象限傳統泡飲茶,要求茶葉天生麗質,突出茶的花果本香屬性。茶葉的鮮、甜、苦、澀自身達到完美的平衡。

打個比方:第一象限如同去酒吧,濃妝艷抹,奇裝異服,自由舞蹈;第二象限處在工作狀態,穿著清爽得體;第三象限是穿著比基尼的美女出場,要求身材、膚色等協調性統一。在一定程度上,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都在學習第三象限的價值模型。

茶產業的大致結構:第一象限——工業;第二象限——餐飲業;第三象限——文化業。三個屬性雖完全不同,但各象限的表達與呈現都是茶。
 2-140524164359412.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