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新聞 > 臨滄茶山新發現丨梅子箐,最打動自己的茶山
2017年05月21日

臨滄茶山新發現丨梅子箐,最打動自己的茶山

春茶季, 因為工作原因,需要跑永德茶區。開始還不樂意:永德離臨翔區比較遠,所產的茶又不像“冰島”,“昔歸”一樣出名。但是,在這里,發現了自己行走過的茶山中,最打動自己的一個地方:梅子箐。

梅子箐海拔在1800米左右。去梅子箐的路,不如去永德的另一片較為知名的茶山忙肺好走。沿途曲折彎繞,還有漫天塵土。剛進梅子箐村,入口處立著一塊石碑:“春回福地,碧水滿盈留真龍,紫氣東來,人文集萃定乾坤!彼坪踝鳛橐环N能指,在提示來到這里的客人:這個地方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梅子箐村的街道并不寬闊,房屋沿街道排開,街道一邊有小賣部和一片相對平整寬闊的場地。 光看村莊的樣貌,不會給你太多期待,甚至可能會感到有些失望。  

這樣的“平凡外表”之下,卻藏著自然造化之下的一片鐘靈毓秀。

走進茶農家,一片片青綠的鮮葉攤晾在曬場上, 像軟化的翡翠,明亮了雙眼。旁邊有已經揉搓成茶條,在曬場上晾曬的曬青毛茶。曬青毛茶按照自己的采摘地點,被主人家分了類。主人向我們介紹:“這是生長在其它茶地的茶,這是鍋底塘的茶”。

抓了一泡梅子箐“其它茶地”的茶來沖泡,柔婉的香甜感是第一印象。又拿了一泡梅子箐鍋底塘的茶來,沸水沖茶,茶湯的黃亮色澤在公道杯中釋放,梅香隱隱流動在茶湯中,清甜凜冽。茶湯香甜綿柔,沒有“梅子流酸濺齒牙”,卻有梅香流齒牙。味雖然清淡,卻余韻悠長, 鍋底塘的茶,可以用“此茶味淡重如荷”來形容。清香綿甜感,類似于冰島。

到一個地方,一定要看茶園,總感覺這樣,我跟茶才能建立起一種“推心置腹”的交流關系。請茶農大姐帶我們逛茶園。茶園隱藏在村莊平實的外表下,隱藏在崎嶇的道路中。梅子箐的山并不高,卻玲瓏有棱角,類似于云南文山和廣西一帶的山。

鍋底塘是梅子箐的核心產區,在梅子箐的地位相當于老寨在冰島。相比梅子箐其他地方的茶,鍋底塘茶的價格更貴。在這里,一片片茶樹蓊郁于山野。青山如黛, 白云像浮萍一樣飄在明凈的藍天上,顯得有層次又開闊,構成一幅有律動感的畫面。我邊走邊拿起相機記錄眼前的靈動畫面,小孩坐在茶樹上,看見我的相機,笑著說:“閃光燈閃到我的眼睛了”。這里,雖然是山野,卻讓人感覺有一種能量和氣韻在流動。

陸羽在《茶經》中這樣說過:“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按這樣看,梅子箐的茶,至少也屬于陸羽說的“中者”。

從茶園回來,茶農大哥把我們帶到他的表哥家, 他的表哥是位老師,家里有古樹茶。在行走鍋底塘茶園的過程中,我也看見這位老師大哥掛牌的古樹茶,喝起來湯甜水滑,就跟他買了一些;貋砗,老師大哥跟我說,有一袋茶因為炒的時候沒注意,所以糊片比較多,讓我注意一下。當時沒留意,一天,把茶打開來泡。茶湯柔順綿甜,但是因為沾了煙火氣,就掩蓋了茶本應該有的完美。在這之前,我還把梅子箐的茶推薦給大學時教過我,讓我跑茶山時順便幫買些春茶的美女老師;貋砗鬀]有開過湯就直接把茶寄給了她。急忙向美女老師道歉,她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話:“更重要的,是茶背后的故事,茶里,有你的故事!辈璧念I域對我的老師而言,是相對陌生的,雖然年輕,但已經是博士和副教授的她卻愿意彎下身來學習,不帶絲毫傲慢自滿感。并且,相比現在茶界“以茶為名”來裝飾自己的所謂“格調”,以及“以茶謀利”。我的老師讓我看到一份謙和與平淡清悅。我跟買茶的老師大哥又讓我看到古茶樹與人的關聯。跟大哥說了一下,大哥態度很謙和。說一定會進行整改,盡量讓茶趨于完美。

茶和很多事情一樣,真的不能看表面。 一天,趁爸爸在家,約他喝了兩泡茶,他說:“這個茶就是炒的時候炒過了一點,但絕對是古樹茶!蔽覇枺骸霸趺磁袛?”爸爸向我解說:“你看,這個葉片鋸齒很明顯,而且相對來說,葉片比較薄,其實葉片肥大的未必是古樹茶。這就像老年人和成年人,年紀大的人肯定看上去就不會那么健壯。樹齡大的樹和樹齡偏小的樹也是這個道理!边@樣形象的解說刷新了我的認知。而且,因為有了之前的小插曲,這些茶喝起來就更覺得生動有韻味。

又過了一段,再用陶壺泡;鹞稘u去,茶味漸出。黃亮的湯色像色拉油,湯甜香幽,讓人又感受到那份山野草木之清靈。很多時候,人容易執著于茶本身,反而容易局限,也在表現和言說茶時少了那份生動。然而,跳出茶看茶,也許會看見更多元的東西,茶,因此才會變得更加立體靈動,更加有趣和豐滿。因為自己的喜好,我聽過很多關于茶的所謂講座和言說。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其實還是來自于跳出茶看茶,用自己在其他領域的經驗來對茶進行闡述的敘事。弗雷澤在他的著作《金枝》中說過:“物的傳記可以使本來曖昧不明的東西浮現出來,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物的傳記可以證明人類學家經常強調的一個觀點:和接受外來思想一樣,接受外來物品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它們被接納的事實,而是它們被文化重新界定并投入到使用中去的方式。我相信理論是短暫的,記述的事實則具有永久的價值!毕鄬τ诳锤鞣N各樣的茶藝表演,聽各種所謂“品茶術語”,看各種人們賦予茶的美好言語與感受,學各種關于茶的理論知識……也許更需要真實的行走與跳出茶看茶。盛易祥。

因為被梅子箐的茶吸引,后來一個人去永德途中,又繞進梅子箐一次。這次沒有去看鍋底糖的茶,而是去了一位阿姨家。阿姨很熱情,拿出茶具讓我自己泡,還拿出小零食水果讓我吃。打消了我一個人跑茶山的陌生感。她向我介紹:“這是梅子箐的浪底埡口茶,喝起來也還可以,一些外地來的客人也跟我拿了一些!

這次喝的茶,雖然不像鍋底塘茶那么香,但是回甘很快,湯感飽滿厚重。阿姨邊跟我聊天邊說:“其實我也不懂茶,就是試著做,如果你不喜歡也可以不買,你今天可以在我家吃飯,一個人就在我家住得了!睂Σ璧馁u相、名字、放置方法等等,我還是比較嫌棄,所以沒有買,表達歉意后告別。 可是回去的途中,嘴里卻一直在回甘生津。等我到達永德縣城后在餐廳吃飯,喝一口白開水都是甜的,就像喝糖水。后悔自己當時沒有買一些回來。阿姨是比較質樸的,給我喝的茶雖然有很多不足,但是也有自己的優點!疤稹笔敲纷芋洳枰恢苯o我傳遞的印象,據說,梅子箐的茶,葉梗那里都有馬蹄,這也是泡茶時,我發現的顯著特征。

余秋雨說過:“普洱茶之為普洱茶,在于其經歷過的時光,經歷過的人,經歷過的和平與流離,以及在品茶時有意無意遇到的人,就像我們今天!笔俏覂纱稳ッ纷芋湎氲降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