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普洱茶新聞 > 你知道易武元寶茶嗎?
2017年05月21日

你知道易武元寶茶嗎?

易武百科:元寶茶,即普洱元茶,產于云南西雙版納易武地區。這種茶外形條索緊直如針,色澤嫩綠,毫尖銀色,油潤光滑。泡上一杯,其味芳香鮮醇,清涼解渴。易武元寶茶歷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元寶茶”就已行銷南詔國(今云南大理一帶),到了清代時,元寶茶是“貢茶”,當地至今還保留著當年向皇帝上貢茶葉的茶樹。
西雙版納易武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非常適宜種茶。據傳說,“元寶茶”是三國時期孔明率軍南征時從內地帶到易武種植的,所以,當地百姓稱孔明為茶祖,在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三日舉行“茶祖會”紀念孔明,F在曼龍鄉落水洞村后山上,還有一顆茶樹王,樹高十一點七米。直徑四十五厘米,屬栽培型大葉白毫茶。據說當地茶農在每年采春茶前還要去祭祀。
那么如何制作“元寶茶”,傳統制作工藝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跟隨云南省茶文化博物館館長曾麗云女士所著《易武—古茶第一鎮》書中記錄,來追憶傳統的記憶。
首先,茶采來了就要制茶。在我看來,易武的茶農對茶葉制作這個工序非常講究,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從采摘、搬運還是揉工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因為稍微不小心就出不了茶色,如揉工不夠就會有苦澀味,揉過了火就會沒了茶味。這也是當地每一個茶莊對每個初來學習的制茶者都會說的“茶經”,這也是這里的茶農們惟一傳授的“茶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云南普洱茶的獨特滋味和文化內涵,云南普洱茶也開始從塵封的歷史中走出。人們對各種普洱“古董”名茶愛不釋手,掀起了對普洱茶收藏、經銷、研究的熱潮,對越陳越香的普洱老茶和芳香醇厚的喬木古樹茶,特別是對易武等古茶山的新老“七子圓餅”追求者更趨之若鶩。易武,這個沉寂多年的邊陲茶鎮又再次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幾家已重建、改建好的茶莊里我又按新的“普洱茶標準”進行了綠茶(曬青)、和緊壓茶(生餅)的制作,其生產加工工藝流程為:(“★”表示關鍵控制點)
1)普洱茶(曬青)散茶生產工藝:鮮葉→殺青→揉捻→日光干燥→青毛茶★
2)緊壓茶生產工藝:鮮葉★→殺青★→揉捻★→日光干燥★→青毛茶分級歸堆★→揀剔★→蒸壓成型→攤晾→出廠檢驗→入庫→產品

 經過上述程序認真操作,一片新的“元寶茶”就制作完成了。加工工序原始做法基本一致,精細度就差距大了。在原料上現茶莊都不搞配比,每季采來就做了賣掉,不像以前是一年只做一次,是把每季采的茶處理好、分級堆放自然陳化近一年,到冬季農閑了才做。這樣不僅味道好,而且還比較科學。如今茶莊除保留傳統的加工工藝外,還應恢復原料的保養法,再加上恢復傳統的科學采摘法,這才是真正完整的傳統工藝。盛易祥。

從理論上講,制作一般普洱茶的鮮采葉,都要經殺青、揉捻、太陽曬干之后,成為曬青毛茶。這時的毛青,韻味濃峻、銳烈而欠章理。須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轉化,也就是普洱茶制作過程,待其味質穩定,便可加工壓制存放?梢孜洳鑴t不然,即時采制加工就可飲用,且平和回甘、少苦澀味,我想這大概就是易武普洱茶的魅力之一吧!傳統普洱茶制作成茶品后,十分講究包裝工藝和包裝材料,易武普洱茶大多用當地的黃竹筍葉包裝,其特性是透氣、防腐。
清末民初,易武茶年出口外銷量最多時達6000多擔,那時易武聞名中外的茶號就有10多家。90多年前易武的同慶號、同昌號、乾利貞等大茶號就在中國香港地區及泰國、越南建有商號,云南的普洱茶銷到了東南亞市場,至今在中國臺灣、香港地區還有人珍藏著七八十年的易武老茶號的七子餅茶,F存普洱茶精品和貢茶珍品均可作證,這些普洱茶精品中,有福元昌號圓茶、同慶號圓茶、同昌號圓茶、鴻昌號圓茶、楊聘號圓茶等,這些圓茶的內票上或注明開業于倚邦大街,或注明本號住易武大街。
在易武呆得久了,我對普洱茶這個21世紀奉獻給人類最健康的飲品有了幾點粗淺的總結:
一是獨特的優良生態環境;
二是獨特的世界茶原生地;
三是獨特的大葉種喬木品質;
四是獨特的自然人文風格韻味;
五是獨特的“能喝的古董”;
六是獨特的醇厚回甘耐泡;
七是獨特的自然后發酵并越陳越香;
八是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制作;
九是獨特的綠色健康保健飲品;
十是獨特的東方“XO”湯色。
因為這與一般的綠茶有著本質的不同,易武的古喬木樹多經歷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千錘百煉、大浪淘沙而生存下來的優秀茶樹種。我衷心希望這健康文化的普洱茶將普及天下,共同分享。
 120411123240cee6e7ee075aaa.jpg 
 
 yunzixu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