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年味還未過去,勐海茶廠布朗、巴達兩大茶山基地的春茶已經先后開采啦。2月22日、28日兩天,春光正好,茶香清郁,茶農們在春天里忙得不亦樂乎。
質量是大益茶的第一生產力,為提高今年的茶葉品質,從去年10月開始,巴達、布朗兩個基地就開始陸續封園休整,對基地生產車間進行改造提升,對生產設備進行檢修保養,與茶廠生產部、質量技術部一起對毛茶加工工藝、質量進行總結與改進。并對基地茶農,開展加工技術與產品質量的培訓,在增強茶農信心的同時,提高了茶農的加工技能和質量意識。
開采前,兩個基地在“茶葉開采動員大會”上,將原料質量的重要性、茶葉采摘的注意事項以及改進后的工藝標準,對基地工作人員和茶農進行了詳細地培訓。開采幾天來,兩個基地日均加工鮮葉均超過1000公斤,和去年相比2018年春茶,從外形到內質都有了較大提升。茶葉產量質量提升了,茶農收入增加了,日子就如同春天的茶,越過越有味。盛易祥。
布朗山基地位于勐?h布朗山鄉,占地面積1.2萬畝;巴達基地位于勐?h西定鄉,占地面積1萬多畝。兩個基地均是勐海茶廠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種植備案基地,2008年一起通過了有機產品認證,2009年再次一起通過了中國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其中,巴達基地還通過了,國家級勐?h普洱茶種植農業標準示范區考核驗收。
2016年底,勐海茶廠投入200多萬元專項資金,加強基地的基礎設施陽光曬棚的建設,使基地的場容場貌、加工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為持續提高基地原料品質,茶廠今年還將陸續對基礎設施、茶園生態、加工工藝等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優化。
重質溯源,提質增效。近幾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大益普洱茶認可度的持續提高,勐海茶廠以“向消費者提供更加生態、健康的大益普洱”為目標,逐步加大對茶葉原料質量的前端控制,加大對自有茶園基地的管理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