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慶節前,一則關于古樹茶資源保護的條例應運而生,業內一片拍手叫好。在古樹茶資源有法可依的局面下,過度采摘以及古樹茶造假這兩個問題都能有所改變。
有條例出臺固然是好事,但具體執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拿古樹茶過度采摘的問題來說,只要毛茶的價格居高不下,茶樹歸茶農個人所有,這個現象就很難杜絕?偛荒芘扇藭r時盯著茶樹,而且讓茶農去接受適度采摘來保證茶葉品質這一概念,非一時半會所能實現。
更直接的,茶葉長在茶樹上,那僅僅是一片片普通的樹葉,但采摘下來就可以變成一張張紙幣,試問能有幾人不動心。想要改變現狀,只能市場來解決,只有做到拒絕品相不好的茶葉,古茶樹的保護才能走入正軌。
古樹茶造假這個問題以現在的市場環境,基本是無法解決的。凡事都要講證據,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靠譜的方法來鑒定出古樹茶與非古樹茶的區別。所謂看葉脈、靠口感、誤差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靠原料來追根溯源,少數名山古寨或許有可能實現,但對于大部分山頭絕對是癡人說夢。在沒有類似檢測農殘的方法來檢驗古樹茶的真假之前,古樹茶造假屬于“明知是假貨卻因為拿不出證據而只能承認它是正品”的可悲存在。
這幾年關于某些企業古樹茶造假的新聞被爆出也不是一起兩起了,哪一次不都是從一開始的感嘆號,接著變成了問號,最后變為省略號不了了之么。至于茶客,也都是健忘的,大家都相信某款茶有問題,不代表所有茶都有問題,不買被爆的那一款就是了。
無奈吧,這就是殘酷的現實啊。
古樹茶保護條例是古樹茶市場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前途雖然坎坷,但我們已經能看到希望。隨著科學的進步,或許很快就能出現鑒別古樹茶的方法,當這一方法變得簡單可行的時候,假茶也才會從市場當中消失。至于古樹茶市場會不會因為這個條例而變天,在我看來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
原創: 天火 普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