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普洱茶,不同往日了,有人覺得自己很懂,可是懂的有些偏了,偏到目中無人,可他且沒有來過云南看看他自認為很懂的普洱。
云南普洱茶的身世,就連我們本土云南人都自己都沒有懂過,我們就知道我們深處大山,依靠大山生存著。
言歸正傳,說說我自己遇到的,先是早年在QQ結交的茶友,每年春茶都會倒貼錢(不過也交了很多茶友),騎摩托帶茶樣到鎮上發快遞,只知道那是快遞費好貴,還得5天左右才收到,包裹中每款茶樣應該有300克,只寫地名,不標古樹小樹,當然記憶中那時候是分喬木和灌木,現在小樹灌木都叫喬木了。重點是大家收到茶樣都覺得小樹好喝,古樹切被說成了小樹,我嘴上罵著你們是小樹喝多了吧(反正你們也聽不到),給你古樹你又喝來了。,這不小樹充當古樹的市場來臨了,源頭想做好,市場開始濫竽充數,跟著源頭眼紅也開始了。
其實,這么多年過去了,發財的發財,指著的還在指著。說實話,做茶葉門檻太低了,大多喝幾年茶,上上培訓班,看看書本故事,開普洱茶店的太多太多了。從小幾萬到幾十萬開個普洱茶店,說著自己的故事,喝著自己所謂收的茶,就開始賣普洱了,畢竟全中國沒多少人懂,畢竟開店做的都是本地小圈子。來進貨的都想著賺錢,怎么濫竽充數,怎么包裝,賣高價。
近幾年,普洱的熱,春茶季節帶動了云南旅游,也出現了各種自稱茶人的人在各大茶山拍照,直播,賣茶葉,說的我們云南有多落后(我承認是落后,但是也不至于落后到那樣)。這群游客把茶山價格給車弄太多誘惑,導致最后春茶季節過后太多茶葉價格過高滯銷,廠家也不愿意收原料。在后面秋茶季節,這些游客,茶人啊,又不來了,茶農也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