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普洱茶的外形只適合茶餅、茶磚,而且份量體積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因為茶要有后期轉化的空間,只有松緊適度,普洱茶才有后期的陳化價值。
最近兩年,關于普洱茶的產品外形已經很少有人提及,普洱茶的外形也更加多元化。手撕餅、小沱茶紛紛出現在市場當中,茶商也開始從一味的排斥轉為支持,在這背后是普洱茶市場消費概念的轉化。
存新茶喝老茶已經不再是喝普洱茶的唯一方式,現在的茶客是想喝新茶喝新茶,想喝老茶喝老茶,喝茶的人不再局限于年份。
茶商永遠是跟著茶客的需求來做茶,做茶不止要做的好,更要賣的好。既然是要被喝掉的新茶,笨重的外形就是缺點而非優點,所以這幾年手撕餅、小沱茶成為喝新茶的茶客最喜歡的外形,足夠方便。
愛喝茶的人不能怕麻煩,但如果能避免麻煩那就一定要避免。茶針、茶秤、茶盤隨身攜帶未免太過夸張,薄薄的一片普洱茶帶在身邊,想喝茶了,一個飄逸杯,撕下一小塊就可以享受一個愉快的下午。
茶商應該帶給茶客方便,普洱茶市場的下一個階段必定是以服務為主,互聯網的出現大大縮短了茶客了解茶葉的時間以及了解產地的距離,F在只要茶客喜歡,完全可以通過社交軟件與茶山上的茶農取得聯系,遠程觀察毛茶的制作過程,至于品飲新茶,便捷的物流正將一切變得越來越快。
手撕餅、小沱茶是普洱茶向服務化產品過渡的產物,在未來茶商要做的是如何高效的滿足茶客的需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提供一杯熱氣騰騰,不同年份,不同山頭,不同品牌的普洱茶。如果誰能做到這一點,他必然能統治整個普洱茶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