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做什么事情都要講究快的時代,上茶山要快、收原料要快、壓茶餅要快、賣茶更要快。但是真要是什么都快了,這茶就會出問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許多茶商竟變得急功近利起來。
本來做一批茶的周期是一個月,現在縮短到20天,更有甚者把很多關鍵步驟的周期都給省去了,比如茶壓出來應該晾曬一陣,為了讓產品及早上市,表面干燥后就開始包裝銷售。結果茶到了茶客手中,溫度稍微高些就會長毛變質。
一、當心:欲速則不達
普洱茶是后發酵茶,有些寨子的毛料壓制成茶餅,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轉化才會變得好喝。但是為了迎合茶客,不少茶商在做茶的過程中開始像綠茶化靠攏,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關鍵在于有人賣的好,有人就跟著學。學到最后,整個市場都開始像綠茶化靠攏,這是好事么?一個人這么搞是新鮮,消費者總有嘗鮮的。要都這么搞,誰去做最基本的普洱茶?
二、做普洱茶,一定要“穩”
現在普洱茶市場很微妙,牽一發動全身。比如投資茶市場,一旦沒有大筆資金進入,必然會一瀉千里。過去幾年炒高的茶葉遺留一大串問題都等著市場慢慢消化。不同的品牌交織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這茶價有多令人膽戰心驚,不少人比我清楚。這不也是急功近利所帶來的結果么。做茶越著急,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就越多。市場越不穩定,產生變數的可能性就越大。以前普洱茶市場是缺老茶、缺古樹、缺品牌,現在是庫存高、價格高、產量高。
這要再貪功冒進一些,市場的前景令人堪憂啊。2018年做普洱茶,務必力求一個穩字。只有足夠穩的茶,才能穩定住市場。品質要穩定,價格要穩定,有了這兩個支撐點,茶商才能做的下去。做茶這么著急,再過上大半年,市場不出問題才怪。(作者:天火,來源:普洱世家,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