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喝普洱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有些山頭茶,還是散毛料的時候,泡著喝非常的好喝,但是一壓成餅,口感滋味就變了。
若要想再找到原先那種味道,感覺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另外一種情況則恰恰的相反,那就是散毛料的時候不怎么好喝,但是一壓成餅(純料壓、拼配壓)放置一段時間就好喝了。
下面我們就具體來分析一下:這些山頭茶為什么會在散料和壓制成型之后,在口感上形成巨大的差異呢?
第一種:散毛料比壓餅后好喝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名山頭山寨茶身上。因為名山頭山寨茶口感巔峰的時候就是在散毛料的時候,尤其是新茶純料。若你要想喝它的鮮爽、高香,就應該是它還處在才炒制出來沒壓餅之前是最好的。比如冰島茶、薄荷塘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為毛料壓餅,必定還要過一道“水”(這里所說的水是指,普洱茶散料在壓餅的時候需要蒸軟,而在這一過程中,必定有大量的水蒸氣進入茶葉),這樣一來,本來在散毛料的時候,茶葉各方物質都處在一個很好的狀態,但是大量水分的進入,使得這些相對平衡的東西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那么必定就會導致口感上的變化,這也就是為何像冰島、薄荷塘、曼松多以散料賣的原因之一了。
第二種:散毛料沒有壓餅后好喝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一些知名的山頭茶身上,并且還是拼配茶居多。多數情況下,拼配茶的口感多半是在成品后才體現出來的,有的是在壓制后幾年才出來,而有的需要存放多年口感滋味才會有驚喜。
但前期是,拼配茶一定要緊壓成型。
從某方面來講,拼配茶在散料的時候,口感的威力是顯現不出來的,甚至是沒有純料的好喝。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拼配茶散的時候沒人買,也賣不起價格去,除了“雜”,自家廠里的需要之外,多半也就是這樣原因了,所以近些年你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品牌的成品茶,凡不是純料的,很多是老料新壓的。
但純料的就很少存在老料新壓,因為純料在散料的時候就非常的好了,之所以要壓成餅除了便于流通之外、更便于做品牌,然而只有拼配的才能在后期真正實現口感上的巨大變化。
而純料多半是賣散毛料,其次也要盡早的處理掉,不然除了口感滋味越來越受影響之外,還有就是價格很難再賣高。即便是放置老料新壓,那么最后成品的口感也可能不如拼配壓制的。
如果純料實在要壓也最好在新茶的時候壓,這樣還能在后期的存放轉化過程中有想象不到驚喜。否則,幾乎不可能。ㄗ髡撸喝~風,來源:普洱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