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
茶藝界流傳著一句話“水為茶之母”,水的品質對于茶湯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水的凈度、硬度、PH值對茶湯影響最大,泡茶用水凈度越高,泡出的茶香氣、滋味受影響越少。
對于普洱茶來說,其陳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從茶多酚到茶黃素和茶紅素的氧化過程,和PH值大的水在泡飲過程中的氧化反應方向基本一致,可使用弱堿性的軟水泡飲(如某些礦泉水),可令湯感變得順滑柔軟;而用中性軟水來泡飲普洱茶的新茶,可更加客觀的呈現出普洱茶各項指標更真實的程度,更利于判斷茶葉的真實品質。
沖泡器具
正所謂“器為茶之父”,沖泡普洱茶所用茶具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沖泡普洱茶有兩種常用且適宜的茶器,瓷蓋碗與紫砂壺。
用瓷蓋碗沖泡,保溫性尚好的同時有利于泡茶人操作的方便性,且因其容量固定,便于控制投茶量,也很適合新手沖泡。
而用紫砂壺沖泡,因其獨特的物質特性,會比蓋碗沖泡更能增添茶湯的韻味與厚度。
茶水比
以瓷蓋碗為例,傾城春色茶葉所用蓋碗標準為110ml,一般我們投茶量選擇8g左右,對于較碎的普洱茶,考慮到沖泡過程中容易被濾出,可適當增加投茶量。而不同濃淡喜愛的茶友,可依據8g相應增減。
在其他因素相同條件下,投茶量越大,茶味溶出的也越快。沖泡普洱茶建議投茶量寧可少不可多,投茶量過少可以通過減少水量及延長沖泡時間共同調節;而如果投茶量過多,很可能還沒來得及出湯,湯色、滋味便很濃了。
沖泡溫度
在相同的條件下,水溫越高越利于香氣的激發,茶湯內含成分溶出速度越快。普洱茶因制作的原料為云南大葉種,其中精品普洱茶的原料來自大樹甚至古樹,葉面革質層比較厚,需要用高溫沖泡才能更好的釋放茶味,因此普洱茶水溫無太多講究,通通滿足100℃沖泡溫度即可。
如果喜歡甜柔口感的,也可以選擇使用水溫稍低(80-90℃)沖泡,通過延長出湯時間來平衡茶湯的口感,這時因先溶出的是導致鮮爽甜味的氨基酸類物質,茶湯鮮甜度會增加。盛易祥。
但水溫太低,通過延長時間還是會滿口水味也是可能的,香氣也會顯低沉,完全體現不出普洱茶的韻味。
出湯時間
在茶水比為1:14,水溫100℃的條件下,對于緊壓普洱茶,前兩泡先快速洗過(洗茶)。
普洱緊壓茶開始時浸出較慢,第一泡8s左右出湯,散茶可5s出湯,正常沖泡時間為3s即可,第8泡后開始稍微延長沖泡時間,不同濃淡喜好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延長或減少沖泡時間。
注水方式
普洱茶常用的三種方式:
螺旋形注水,茶葉能直接接觸到注入的水,茶水的融合度較好,適合沖泡較難出味的普洱茶品。
單邊定點注水方式,茶僅有一邊能夠接觸到水,水對茶滋味的影響較小,茶水溶合較慢但顯均勻。
環圈注水方式,茶的邊緣部份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水,而中間部份的茶則主要靠水位上漲后才能接觸到水,茶味緩慢溶出,茶水溶合的稍慢但均勻。
除此之外,注水的快慢急緩及水線的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急、粗、快的水流令茶葉旋動,茶和水在接觸第一時間的相對高溫下浸出融合度高,泡出的茶香氣高揚,但茶湯的厚度和順滑度則會相應下降。
而緩慢、細小持續的水流則令茶保持相對的靜止,沖泡的普洱茶為緩慢的溶出,在出湯的時候再一次在較低溫度下融合,令茶湯的厚度和順滑度上升,層次感加強,但茶湯的香氣會下降。
沖泡過程需要注意到其它的小細節
出湯方式:緩慢的出湯主要對前期浸泡相對靜態的茶水溶合度差的茶湯有融合調節作用,越緩慢均勻的出湯令茶湯在出湯時候的溶合越有層次,且相對融合溫度越低,其湯感也柔順。
而越快速的出湯則令茶湯的融合度越好,香氣越高。相對于注水方式來說,出湯方式的影響要小得多。
大多沖泡普洱茶時候,經常會發生因人少,泡一泡很久之后才沖泡下一泡的現象。其實各泡之間的間隔時間也會對茶湯口感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放太久茶葉溫度已經降下來了,從而使下一次沖水的溫度下降,易導致香氣變低,茶葉中水浸出物的溶出溫度間距也會加大,從而影響口感的協調度。
出湯后殘留的茶湯:出湯后殘留的茶湯令下一次浸泡的時候整體溫度降低,易使香氣下降,茶味苦澀味增加,但湯感的粘稠度和厚度則會有所提升。
其實,泡茶并沒有所謂的一定要采用某些固定方式沖泡,只需要根據個人喜好,沖泡方式的變化隨之調節到最佳的茶湯口感即可,多對每一道茶的湯色滋味變化進行調整并實踐,時間久了,便能輕松輕松泡出一杯你愛的茶湯。